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不朽旗帜。从本期节目开始,我们将推出系列报道《恩来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沿着这位出生在江苏淮安的新中国开国总理的脚步,去探寻他是如何寻找到初心,并在革命低潮中坚守信仰的。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着一幅由周恩来亲笔书写的七言律诗。1917年9月,在写下这首气度豪迈的诗篇后,19岁的周恩来东渡日本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日本正在流行社会主义高潮,日本的学术界翻译了大量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这样他(周恩来)接受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新青年》从1918年开始,登载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周恩来旅日期间开始阅读了这些文章。”南开大学教授徐行说。
在这本三百多页、十二万多字的旅日日记中,周恩来兴奋地写下两句诗:“风雪残留犹未尽,一轮红日已东升。”1919年,周恩来返回天津,投身“五四”运动。他提议成立了进步团体觉悟社,并主编创刊《觉悟》杂志。然而,第二期还未及付印,在觉悟社领导的游行请愿活动中,周恩来等24人被捕。身处牢狱,周恩来等人却主办了读书团。当时,马克思主义著作在中国尚未公开出版,周恩来用五个晚上向狱友系统宣讲了马克思主义。出狱后,周恩来远赴欧洲。
“在1920年的11月7日,周恩来总理就是乘坐这一艘法国邮轮博尔多斯号,开启了他四年的旅欧求学之旅。”周恩来纪念馆讲解员王丹说。
经过对不同思潮的比较,周恩来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1921年,周恩来在巴黎参与创建旅欧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由此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周恩来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说:“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此诞生。随后,起义部队撤退南下,周恩来感染了疟疾,连稀粥都喝不下。聂荣臻在回忆录里写到:周恩来有时神志不清,还喊冲啊冲啊。在南昌起义最后一次会议上,周恩来被战士用担架抬到了现场。
“开会的时候(周恩来)是坐在那个椅子上,还要捆在那个柱子上。”广东省揭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四级调研员林运明说。
随后,追兵就杀过来了。混乱中,周恩来和叶挺、聂荣臻等4人找到一条小船,在大海中颠簸了两天一夜才到了香港。由于左倾错误的领导,作为南昌起义领导的周恩来受到入党后的第一次警告处分。
“在遭受不公正待遇或者不公正处分的时候,应该说他是坦然处之,并不因此受到影响,还是踏踏实实地为党为革命做工作。”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部教授李庆刚说。
从1927年起,周恩来就是党中央的核心领导成员,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1992年,周恩来纪念馆在总理家乡淮安对外开放,4万多件各类藏品,成为了周恩来波澜壮阔的人生最生动的写照。
周恩来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在他半个多世纪奋斗的人生历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程上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