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市人社系统深刻领会“稳就业”“保就业”的重大意义,交出一份厚重而温暖的就业民生答卷。
2020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6%,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实现全面动态清零。
“及时雨” 惠企惠民显温度
短镜头
“去年7月,市人社局工作人员主动联系我,说有一笔稳岗返还金即将到账,我还有点不敢相信。随后,10.48万元就到了公司账上,没要我们去跑腿走流程。” 江苏润泰老虎游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虎说,虽然这笔钱不是很多,却是“雪中送炭”,成为公司转型的启动资金,助力老虎游做起农旅电商的生意。
多举措
疫情期间,市人社部门把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作为头等大事,早谋划早筹备,按下补贴返还“加速键”。
对普惠制和应急性稳岗返还,取消企业申请环节,变“企业找补贴”为“补贴找企业”,实行“免申报、免跑腿”服务模式。
迅速响应省政府“50 条”和市政府 “双十条”,按照“全面覆盖、全程计划、全力指导、全市联动”的思路,向复工企业广泛宣传稳岗返还政策,坚持“白+黑”“5+2”工作制,确保“应返尽返,不落一户”。
数说
2020年,全市累计发放稳岗返还共3.1亿元,涉及人数42.7万人。其中,应急稳岗返还3680家企业,返还金额2亿元,惠及职工4.6万人。
除用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外,市人社部门还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功能,发放失业保险金1.94亿元,临时价格补贴1033.43万元,代缴医保费用 4255.8万元。
“倍增器” 创业扶持强力度
短镜头
海陵区芭菲舞蹈培训工作室法人代表汤心怡开办培训工作室一年多,去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让创业项目陷入寒冬。复产复工没多久,人社局和创业孵化基地主动联系她,送来1万元租金补贴,“资金压力缓解了,未来信心更足了。”
如今,汤心怡的舞蹈培训工作室不仅正常运营,她的创业项目“芭菲儿舞蹈”更成功入选泰州市优秀创业项目。
一叠实招
建立2亿元创业担保基金
泰州市在全市范围内建立2亿元创业担保基金,鼓励担保公司运用多种信用保证方式,让更多创业者获得创业担保贷款,努力营造创业带动就业良好社会氛围。
开通直补快车道
人社部门为创业个体开通直补快车道,疫情期间创业者随时申领、人社部门随即审批、补贴资金分批发放,确保政策落实及时高效。
致力创业载体建设
市人社部门还致力于创业载体建设——
举办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江苏选拔赛泰州初赛
开展“创响江苏”创业指导专家团基层行活动
优化泰州蜂巢创客空间联盟
搭建创业沙龙、创业大讲堂等创业社交平台
建立网络创业互动平台、网上创客空间
……
数说
2020 年,全市发放富民创业贷款4165笔,提供创业资金11.01亿元,发放金额创历史新高,在全省位于前列。
2020年,全市支持城乡劳动者成功自主创业 2.97 万人,新增省级、市级创业示范基地各3家,新增30个省级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和58个市级优秀创业项目。
“连心桥” 就业服务提精度
短镜头
34 岁的姜堰市民俞京宁曾在南京工作。一天晚上,她外出纳凉,巧遇“招聘夜市”,逛了一圈后,选中了月薪4000元的仓库管理员岗位,当场签订意向就业协议。“出来闲逛,竟逛出了一个理想的就业岗位,实在是太幸运了。”俞京宁开心地说。
就业服务“五进五送”
疫情期间,市人社部门为积极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加快就业优先政策落地实施,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提质增效,在全市开展就业服务“五进五送”活动,进园区、进企业、进项目、进镇街、进社区,为企业和公众提供“送政策、送补贴、送用工、送培训、送岗位”服务。
专车专列接送员工
“去年年初,我们和人社部门一同前往西安去招聘员工。面对疫情,我们有序防控,通过点对点包车、专列火车接送等服务,共承租大巴 283 辆,火车 3 列,为可胜科技、纬创资通等在泰企业组织了 1.2 万余名员工返岗复工。”江苏天仁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威林说。
“线上春风”送岗位
“特殊情况下,现场招聘会办不成,但我们的线上平台顶了上来。”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主任黄东平告诉记者,疫情期间市人社部门开展“线上春风行动”,服务企业6728家,推送岗位超过16.87万个,不断拓宽招聘渠道。
企业用工“云对接”
举办企业用工“云对接”服务活动,通过抖音、新华网等进行网络同步直播,重点邀请我市分布在全国各地的41个劳务合作基地、52家合作职技院校和139个合作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及市内外劳动者参与互动交流、现场对接洽谈,共征集490家企业2.3万个就业岗位,。
“动力源” 技能提升增高度
短镜头
去年10月份,市人社部门对56名学员进行“兴化鱼圆制作”培训考核。很多学员表示,以前觉得做鱼圆很简单,参加培训考核后,才知道小鱼圆里也有大学问,要烹制出合格的鱼圆,要下一番苦功夫。学员徐琳说,这次不仅取得了证书,而且自己做的鱼圆大家都说好,准备到菜场摆个摊,做鱼圆卖。
兴化沙沟鱼圆(资料图)
打造“泰想吃”系列专项考核
除“兴化鱼圆制作”外,市人社部门还选定“黄桥烧饼制作”“靖江蟹黄汤包制作”“溱湖八鲜制作”“泰州干丝制作”等5个特色美食项目,打造“泰想吃”系列专项职业能力考核。
拓展补贴证书范围
2020 年以来,市人社部门发布《泰州市区技能提升培训职业(工种、项目)和补贴标准目录》,拓展补贴证书范围及职业工种目录范围,提高各项补贴标准,将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转业培训、安全培训全部纳入补贴范围。
推进新型学徒制培训
市人社部门还大力推进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培养形式的新型学徒制培训,推进以工代训等培训形式,建立免申报直补企业工作机制。
数说
全市共有21家企业与6家院校合作培养新型学徒近1000人。
全市累计发放以工代训补贴1.41亿元,惠及10372家企业7.73万名职工。全市累计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17.5万人,发放培训补贴1.65亿元,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5.2万人。
“勤保姆” 重点帮扶有热度
心声
靖江市渔业公司“捕鱼能手”谢洪兵说, “想起当初上岸时,妻子看着渔船被拆解,泪流满面。现在,我们夫妻一个护渔,一个在家打零工,每天都挺开心。”
打造“脚印渔家”品牌
全市人社部门打造“脚印渔家”服务品牌,与退捕渔民结对帮扶,专人挂钩、全程跟踪帮扶退捕渔民就业工作。
做好转产就业文章
人社部门着力构建全方位、全覆盖、全流程的退捕渔民就业帮扶长效化服务机制,实现长江“十年禁捕”期间内,就业帮扶责任不卸、政策不变、力度不减。全市建档立卡退捕渔民共1801人,就业安置率100%。
“精准输血”结合“长效造血”
针对重点群体就业难的问题,市人社部门还坚持就业扶贫“精准输血”结合“长效造血”,下足“绣花”功夫,巩固就业脱贫成果——
鼓励发展扶贫车间、扶贫代工点以及手工编织等居家就业和灵活就业形态,促进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就近就业。
评选认定泰州市十大就业扶贫基地,打造出“企业+村(社区)+加工点”“公司+车间+贫困户”等若干就业扶贫项目。
……
数说
2020年,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948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5万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年末就业率95%,全市共开发2000多个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4918万元。
(来源:泰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