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村振兴记:从昔日“穷弱村”到“流淌幸福的村庄”

2021年05月06日 10:58:54 | 来源:中国徐州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不砍老树、不拆老屋,利用徐州新沂马陵山红石、磨盘等传统物件改造,作为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徐州高原村深度挖掘乡村文化,逐步建设成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绘就乡村振兴的新画卷。从过去一穷二白,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的穷村弱村,到如今的民富、村美、风气好,徐州高原村被当地人称为“流淌幸福的村庄”。

  “我深知,要想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重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不但要有钱,居住的环境也要和谐、优美。”刚刚在南京被授予江苏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徐州新沂市马陵山镇高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洪志说,今天的高原村正按照尊重乡土、留住乡愁的理念进行设计,真正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近年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杨洪志带领全体村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扎扎实实推进村级各项事业,把徐州高原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环境优美、生活幸福的新农村典范。不仅徐州高原村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杨洪志也获评省“吴仁宝式优秀村书记”、省“百名示范”村书记,累计9次荣获徐州市“五星”村书记称号。

  变山变水先变人,变人先变带头人。在杨洪志看来,这个“带头人”绝不仅仅是村书记一个人,而是村班子的一群人。如何通过村班子的理念转变、能力转变和作风转变来扭转整个村庄的面貌、带动村级事业发展,是高原村党总支不断思考的“头等大事”。经过多年探索,杨洪志总结出“365”党建工作法,即围绕班子增活力、集体增资产、群众增收入“三大目标”,实施生态益民、党建引民、产业富民、扶贫助民、德法育民、文化惠民“六大工程”,为群众提供生产安心、干事顺心、创业开心、安居放心、生活舒心的“五心服务”,赢得了党员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使徐州高原村“两委”真正成为了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

  作为徐州新沂高原村党总支书记,杨洪志深知只有把产业做起来,群众才能富起来。没有村强民富,乡村振兴就是空谈。为了推进强村富民,杨洪志组织开展“党员干部带头调结构”活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和适度规模经营。目前,高原村逐步形成四大富民产业,不仅引进了新品种嫁接,让800亩老板栗树成为休闲特色的富民产业;还流转500亩土地建设温室大棚,先后带领100多名村民到寿光学习蔬菜种植技术,为需要资金支持的农户担保贷款;更结合公共空间治理,引导群众在房前屋后、沟渠路边栽植各类精品苗木,美化村庄的同时带来经济效益;2019年,高原村全村仅编草绳产值就达近千万元,低收入户全部脱了贫,村里还成立了堰湾草编合作社,逐步把徐州高原村的草绳产业做大做强。

  另外,高原村还积极招引省农垦集团等大型企业,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将生产基地建在农户身边,通过订单种植、定购定销等方式,消除农民后顾之忧。

  乡村振兴不仅要让群众物质上富起来,也要让群众精神上富起来。在高原村,“文化先行”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和谐村风扑面而来。这里重视教育,对考取本科的大学生每人奖励2000元,全村共有本科生217人,是远近闻名的“大学生村”。这里组建文艺宣传队,建设乡村大舞台,围绕宣传党的政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落实重点任务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编排文艺节目100多个,用农家戏唱响了乡村振兴的好声音。这里移风易俗有手段,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厚养薄葬的文明乡风愈加浓厚,绘就一幅美丽动人的农村发展新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