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用近6分钟介绍连云港

2021年05月04日 06:49:12 | 来源:连云港手机台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5月3日上午,央视《沿着高速看中国》摄制组走进了连云港,以直播的形式,通过纵览连霍高速连云港段的风貌,向观众展示连云港的发展成果、现实机遇和产业聚集。

  今天“沿着高速看中国”之旅带我们驶上连霍高速,走进连云港

  连霍高速

  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简称连霍高速,又称连霍高速公路,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东西方向主干线之一,原为国道主干线“五纵七横”中的“第四横”,连霍高速是连接江苏连云港市和新疆霍尔果斯市的高速公路,全长4395千米,经过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等省份。

  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2014年12月31日全线通车,成为国家一带一路计划上的重要交通大动脉;是中国最长的高速公路。

  央视记者的直播点选在了连云港港口码头。虽然是五一节假日,码头依然是一片忙碌的场景,充满了活力。记者对面的就是连岛,右手边港口背靠的就是云台山,连岛——云台山,连云港因此得名。

  非常有意思的是,孙悟空当年陪着玄奘一路西行取经,但现在沿着连霍高速等新亚欧大陆桥走廊,不仅能方便地运回很多当地货物,而且更多地是将海运进口和我们国家生产的各种产品运抵到中亚乃至欧洲。如今,连云港也正是在不断创新变化中寻求新的发展和突破。

  连云港最显著的三个变化:

  发展规模的变化

  这艘正在码头装货的巨轮,长近300米,重达近10万吨,载货量超过5000个标准集装箱,正在装载的货物主要是来自河南、江苏等地的陶瓷、小麦、玉米等,其中大部分都是通过连霍高速运来的,最终将会发往东南亚地区。这样的场景,现在已经成为连云港港口的常态,也是连云港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1933年,港口建立之初,拥有2座码头6个3000吨级的泊位,经过多年建设,连云港港口从一个区域小型港口,拓展成为“一港四区”的规模大港,拥有万吨级以上海港泊位71个,开通全球集装箱航线73条。就在今年2月,连云港港口被正式确定为全国11个国际枢纽海港之一。

  新定位新起点

  从上世纪90年代新亚欧大陆桥开通,到现在 “一带一路”支点城市建设,连云港已基本建成以港口为核心,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以公路为例,连霍高速的零公里起点就紧邻港区,几乎与港口无缝衔接。来自日韩的电子产品、汽车零配件等,就将通过连霍高速公路、陇海兰新铁路等以及内河运往河南、陕西、甘肃、新疆等地。在连云港港口,还有一张非常亮眼的名片——中哈物流基地,这也是全国首个落地的“一带一路”实体项目,在中哈基地国际班列方面,铁海联运发展布局了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4个过境口岸,覆盖了中亚地区的主要站点,一直通达欧洲,新的布局定位也让连云港从牵引我国中西部的发展变为了中亚国家的便捷出海口。

  创新蜕变

  近年来,港口主动寻找发展机遇,布局临港产业,推动了炼化、石化等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产业的发展,依港而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更是成为了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一批重大临港产业正在加速集聚。这里面有国内最大的丙烯腈产地,丙烯腈很重要的一个用途就是用于火箭、大飞机等航空航天的碳纤维外壳;临港产业中还有国内最大的光伏膜材料产地。介绍完这些,谜底也就自然揭晓,火箭、大飞机、光伏材料,其实都是连云港发展临港产业、变身产业聚集港的见证和缩影。

  其实,就像孙悟空能七十二变一样,连云港港口的发展变化也远不止这三个方面,比如港口还通过岸电系统建设、打造绿色港口;通过物联网应用发展智慧交通。在这里,依托连霍高速等交通立体网络,“大港口、大交通”的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连云港正在书写着新时代的“西游记”。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