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完善南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法律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市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南通出台《南通市市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办法将于2021年5月1日起施行。记者采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办法出台的背景、基本情况和主要内容以及如何贯彻落实等方面进一步解读。
濠河航拍
加快推进寺街、西南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
2009年,南通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南通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诸多历史要素得以保护和传承。但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中也面临历史建筑维护、修缮不及时、保护制度建设滞后等问题。
寺街航拍
西南营航拍
“南通沿用的仍是2006年出台的《南通市市区历史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暂行办法》,已不能适应现行保护要求。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制定《办法》来进一步明确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的管理措施和责任要求,以加强南通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处处长奚军介绍。
2020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正式启动了南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工作,崇川区政府也正在积极推进寺街西南营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此次出台的新办法内容共30条,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和管理的适用范围、职责分工、建设规范、建筑修缮、日常监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寺街
“办法的出台为寺街、西南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提供了法律保障。结合已腾迁房屋,选择部分具备条件的历史建筑,先行启动修缮保护活化利用试点。”奚军告诉记者,这样以点带面逐渐推进各类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修缮和整个片区公共环境的整治更新,实现历史文化保护和居民生活改善有机融合,推动《办法》贯彻落实。
重点保护4个历史文化街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7处历史建筑
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市区现有4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即寺街、西南营、濠南、唐闸,总保护面积75.43公顷。寺街、西南营两个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南通老城核心区,是南通城历史文化的根,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名人故居众多,现存天宁寺,李方膺、赵丹、金沧江故居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濠南别业
濠南历史文化街区是南通近代文化、博览、商务、园林最集中的历史街区,建筑中西合壁,富有创造性。现存南通博物苑、女工传习所、濠阳小筑、上海银行南通分行等历史文化遗存。唐闸历史文化街区以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为基础,陆续形成“一河两岸”为空间特色的近代工业城镇格局,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遗存第一镇”,现存大生纱厂钟楼、公事厅、红楼、东工房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金沧江纪念馆
市区范围内经市政府公布的历史建筑共有57处。其中崇川区45处,如胡长龄故居、图书馆、老工房、西山村庐等,大部分历史建筑位于4个历史文化街区及狼山片区;海门区12处,如王琪药店旧址、马淑云民居、常乐老邮局、青砖拱桥等,分布在四甲、常乐、正余镇上。
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名片,促进名城可持续发展
南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南通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独特性、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近代历史文化遗产更是南通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价值之一。
大生码头
“我们在修编过程中,编制单位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及同济大学项目组深入南通各县市区,开展多轮调研和踏勘,并与市各相关部门、张謇研究中心、南通博物苑、大生纱厂、1895园区等单位开展深入座谈交流,收集了大量关于南通传统文化遗存、张謇文化遗存、工业文化遗存等方面的基础资料。”奚军告诉记者,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南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调查问卷,得到了社会各界踊跃参与,为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建言献策,回收网络调查问卷和纸质调查问卷共计600余份,更有多位热心市民专门提供了关于南通红色文化、近代工业文化等方面文献研究资料。“我们也在保护规划中积极采纳了各方的建议。”
黄耀曾院士故居
本轮名城修编工作延续了上版规划的保护内容,重点保护南通“一城三镇”的历史格局、历史文化街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古树名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进一步深入挖掘市域各县市范围的历史文化遗产,建立全域性、网络化的保护体系和框架。同时突出张謇文化、近代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名片。
老城区航拍
“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重要背景下,南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作为‘多规合一’的重要规划之一,是实现城市发展重要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依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魏钦稳表示,南通名城保护应当与2035版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重视文化与生态的融合,实施全域综合保护。要将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文旅融合等内容纳入整体考虑,以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为抓手,促进名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