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卡量下降、逾期问题日益严峻,信用卡“中年危机”怎么解?

2021年04月27日 07:54:21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手机支付单笔满10元就返现”“账单分期享手续费5折优惠”……类似的信用卡刷卡以及分期推广,你是不是经常收到?

  随着银行信用卡新增规模显著放缓,且逾期问题日益严峻,不少银行将工作重心从发卡转向了鼓励用卡消费。获客变“活客”,银行在卖力激活用户消费热情的同时,如何控制好资产质量,从而实现高质量增长,成为银行的新考验。

  发卡量下降

  “信用卡拓客一年比一年难,以前只要摆上摊位就会有人来咨询办卡,后来要赠礼才有人办理,现在礼品还得不断升级,不是一个毛绒玩具就能搞定了。”在上海大悦城商场的一个小型信用卡展台前,一位信用卡工作人员无奈地告诉记者。

  发卡降温已成趋势。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78亿张,同比增长4.26%,环比增长0.25%。

  信用卡资深专家董峥表示,2020年信用卡总体规模增速受到疫情严重影响,同比增速创下近5年来新低。

  记者查阅近期陆续公布的上市银行2020年年报发现,相比于此前的“卖力发卡”,过去一年,大部分银行收紧了信用卡发行规模。截至2020年,工农中建的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均进入“亿张俱乐部”,但增速也放缓至历史新低。其中,工商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1.6亿张,仅比2019年末增长100万张,增量为2019年同期的八分之一,创下历史新低。有的银行甚至出现负增长,截至2020年末,浦发银行信用卡流通卡数4372.22万张,较2019年的4399.08万张净减26.86万张。

  不良高位运行

  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上称,“突然收到一条平安信用卡的降额短信,信用卡额度从54000元降到了27000元。”去年以来,不少银行下调了信用卡额度,这和逾期风险日益加剧有关。

  近三年来,银行此前大规模发卡的“后遗症”陆续显现,信用卡不良风险加速暴露,而2020年的疫情更是加剧了这一进展。上市银行2020年年报显示,不少银行信用卡不良风险高发,渤海银行信用卡不良率甚至超过6%,远超国际标准5%的警戒线。

  前几年意气风发地猛发卡,如今不得不直面“中年危机”。数据显示,2020年大多数银行的信用卡不良率走高。

  至2020年末,民生银行信用卡不良余额151.8亿元,较年初上升41.23亿元,不良率从上一年的2.48%上升到2020年的3.28%;渤海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2.69亿元,较上年增加1.92亿元,不良率从2.33%飙升至6.26%;中信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115.61亿元,较上年增加26.13亿元,不良率从1.74%上升到了2.38%。

  对于不良走高的原因,不少银行在年报中表示,主要受全球疫情,叠加国内宏观经济低位运行、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等多因素影响。展望后市,多家银行表示,2021年信用卡业务仍处于风险释放期。

  获客变“活客”

  目前不少持卡人拥有多张信用卡,但大部分成为躺在钱包里的“睡眠卡”。对于银行来说,如何真正“激活”消费者的用卡热情成了重中之重。开发经营优质客群,同时动态控制用户的信用风险,成为银行风控能力的一场硬核考验。

  2020年信用卡业务受到疫情严重影响,尤其是境外刷卡消费交易严重受挫,全年交易额出现了断崖式下降。根据央行数据,2020年银行卡卡均消费金额1.3万元,同比下降6.38%;银行卡笔均消费金额为656.85元,同比下降10.97%。

  以工商银行为例,尽管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全国第一,但工行信用卡业务2020年消费额为2.58万亿元,较上年大幅下降了20%。

  “信用卡增量拓展空间持续压缩,银行必须拥抱年轻用户思维和移动支付趋势,加强与各平台合作,刺激用户线上交易、消费,增加用户黏性。”易观智库的观点认为,当前的风险周期下,依托数字化驱动,信用卡需要针对更细分的用户群体需求,创新线上业务和产品、线上运营策略、模式,以适应当前信用卡精细化服务需求的变化和发展。

  金融科技、生态圈、品牌年轻化正在成为破局抓手。“如果跟年轻人失去连接,信用卡业务必然会衰败。”招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助理陆小荣认为,好的信用卡产品应该包含三个层次:实用、权益、精神。支付和信贷功能只是信用卡的基本属性,权益多少也只是战术层面的不同,真正实现差异化的根源是和用户建立精神层面的连接。

  “未来消费金融竞争是场景之争、生态之争,信用卡业务重拾价值的关键在于能否抓住数字化转型契机,将自身各业务条线整合完善,打造开放生态圈的同时做好精细化运营。”消费金融专家苏筱芮说。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