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赴美上市 中企有何盘算

2021年04月25日 10:14:51 | 来源:环球时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国内多家知名企业近期传出计划赴美股上市的消息,如滴滴出行、哈啰出行、作业帮等。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已在美股上市的中资公司近年正面临一波“回归潮”,阿里巴巴、百度等企业先后在港股完成二次上市,中芯国际则在美股退市后迅速登陆科创板。有投资界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受宏观政策、国际形势、规则差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中资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有进有出”的情况还将持续。

  赴美还是“回归”

  刚刚过去的2021年第一季度,中资企业在全球各市场IPO(首次公开募股)表现活跃。根据德勤中国发布的数据,2021年前3个月中有20家中资企业在美股市场上市,较去年同期的6家增长233%;总融资金额为43.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3.7亿美元增长1081%。同期,A股实现100只新股IPO,同比大幅增加96%,合计融资761亿元。

  中金公司近日发布的一份研报显示,目前在美上市中概股(不含主上市地为香港的国企)市值超过1.6万亿美元,集中于互联网、教育、科技等新经济行业。另据数据显示,虽然受新冠疫情、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丑闻等影响,中资企业2020年赴美上市数量为34家,超过2019年的32家。从相关统计数据看,大部分企业选择在纳斯达克上市,仅名创优品、小鹏汽车、贝壳、理想汽车等不到10家企业选择纽交所上市。

  在中资企业依然对赴美融资有着较大需求的同时,不少中概股在保留美股上市地位同时,通过在港股二次上市方式实现回归,已成为一种新趋势,并且节奏上还在不断加速。美国《华尔街日报》近日报道称,自2019年11月阿里巴巴集团在香港进行里程碑式的IPO以来,已有十余家中资企业在香港进行二次上市,其中包括百度、京东、网易、等,募资总额超过2800亿港元。

  国内某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陈超曾参与多家企业的IPO审计工作,他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赴美或是“回归”对企业而言往往并非“二选一”,对于尚未上市的中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选择门槛较低的美国资本市场几乎是唯一的募资渠道,而百度、美团等体量较大的企业则需要考虑国际环境等更多因素。

  A股、港股和美股门槛多高

  “选择哪里上市是一个‘优先级’的问题,很多企业的优先目标就是融资”,陈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内地主板的上市财务要求几乎是主要经济体中最严格的,这导致大量需要融资但财务数据无法达标的企业将目光投向美国市场。

  根据目前A股主板的上市条件,要求企业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且累计净利润大于3000万元,这对于当下热门但比较“烧钱”的初创公司而言挑战不小。以去年在美股上市的小鹏汽车为例,该公司2020年总营收为58.44亿元,同比增长151.8%,但净亏损27.32亿元,这样的财务数据是无法满足目前A股主板要求的。相比之下,港交所为有意来港上市的企业提供了盈利测试、估值/收入测试等多种标准,并且为生物医药公司开辟了绿色通道,但依然没有美股市场的条件宽松。

  国内一家风险投资基金的负责人吕文涛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称,以中小型初创企业更为青睐的纳斯达克为例,在其上市的企业的最低标准甚至没有净利润或市值要求,仅需要股东权益达500万美元并持续经营两年。此外,由于采取注册制,企业在美股上市的速度也更快。

  统计数字显示,2020年登陆美股的34家中国企业从首次递交招股书到成功上市平均耗时73.26天,其中逸仙电商、小鹏汽车、贝壳和理想汽车四家企业均只用20天就完成IPO。陈超表示,即使在科创板,速度最快的中芯国际从上市申请正式获得受理到注册成功也花费29天。而在科创板开板首年,企业上市的平均审核时间约为211天。

  “目前在A股主板上市需证监会核准,而注册制仅需证券交易所对申报文件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等进行形式审查,将发行公司股票的价值交给市场判断,这种差异造成企业上市的‘速度差’,”吕文涛说,国内科创板和创业板已经在进行注册制试点,且“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信未来上市速度对企业上市选择的影响将越来越小。

  港股市场近年来也在持续改革。2018年4月,港交所修订上市规则,允许符合条件的内地企业在港二次上市,并允许同股不同权或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等在港股主板上市,为中概股的回归与二次上市奠定基础。今年3月31日,港交所提出相关咨询文件,建议大幅放宽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的限制。

  除上述原因外,陈超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经过多年发展的美国资本市场的资金量依然有全球其他地方股市无法比拟的优势,美国股市的市盈率也位居全球前列,企业在美国上市将更容易募集到更多资金。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近日向《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美股仍然是全球走势最强势的股市,美联储放水、美国经济复苏、国会通过1.9万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等将使得投资者对于未来的美国经济的信心继续增强。

  但陈超强调,美国于2002年出台的SOX(《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法案对企业治理等方面的合规性有着较高要求。“中国很多民营企业达不到SOX标准,也无法前往美国上市”,陈超表示,这其实还是反映出中资企业没能适应美国资本市场的规则。

  远渡重洋IPO的风险

  美股市场有着多项优势,吸引着中资企业远渡重洋进行IPO,但他们面临的不确定性正在增加。3月25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公告称,《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A)已通过最终修正案。根据最新法案,外国发行人连续3年不能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对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要求的,其证券将被摘牌。该法案也明确指出,外国公司需要提供与外国政府任何有关联的信息。尽管HFCAA名义上是针对所有企业的,但有不少分析认为,该法案针对的是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

  不仅如此,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也成为一些企业必须考虑的因素。陈超表示,对于一些发展成熟、具备较强盈利能力、符合回归上市条件的企业而言,地缘政治风险是不可忽视的。尽管企业往往不会承认,但这是推动他们回归的原因之一。

  但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与专家均表示,企业选择在哪个国家或地区上市,反映了企业在经营战略上的长期考量,而不是完全因为试图规避上市及监管规则发生重大变化和政治风险。应该认识到,当前中概股“回归潮”与一些企业继续前往美股上市都是一系列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企业最终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本市场之路。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