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专稿 记者/王晟 夏天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这一天,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剧场里,几队年轻人轮流上台,汇报他们是如何用人工智能技术“算计”地球的。
这是阿里巴巴达摩院、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阿里云天池平台等联合举办的业界首个AI气候预测大赛决赛的现场。
决赛的6支队伍,是从全球2849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的选手,他们聚焦的是如何用AI 预测世界性难题——“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预测”,而这种频频出现在新闻中的地球海洋大气异常现象,正是近年来伴随着全球变暖,在各地造成旱涝失常,极端天气增多的重要推手,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经济生活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
AI+气候,能给地球测算出什么?
什么是厄尔尼诺?什么是拉尼娜?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热带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温度大范围异常偏高,而拉尼娜现象正相反,它意味着同样区域的海水温度大范围异常偏冷。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海温监测图
越红温度越高,越蓝温度越低
来源:百度百科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仿佛一对儿让人头疼的“兄妹”,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交替出现。
科学家们在过去几十年的长期研究发现,它们俩一“调皮”,意味着海水冷热失调,直接影响到海洋和大气循环,进而导致各地洪涝、干旱、高温、雪灾等极端灾害的发生,给人类造成重大损失。
2020年夏孟加拉国遭遇的重大洪涝灾害 来源:视觉中国
所以,准确预测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成为防范气候灾害的关键。过去学界使用的地球动力学模式,对厄尔尼诺等现象的预测,在时间上不够长,只能预测不到1年的时间;在空间上又比较模糊,难以对现象涉及的范围做更精确的预测。
最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跨越式发展,AI成为解决气候预测难题的新途径。
被誉为气象界“黄埔军校”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全球最早探索“AI+气候预测”的科研单位。2019年,该校罗京佳教授发表的论文登上《Nature》期刊,首次在业界证明了AI预测气候的能力超越了传统模式。他提出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能提前 18 个月预测厄尔尼诺,同时准确率超过80%。
而在这次AI气候预测大赛决赛中,预测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就成为参赛选手们共同面临的挑战。
参赛选手介绍研究成果
他们测算:未来两年全球气候会这样
据介绍,本次AI气候预测大赛,探索对厄尔尼诺现象进行长达2年的年际预测,挖掘AI新算法。大赛共吸引到海内外2849支队伍参赛,其中13支队伍研发的AI算法模型成绩超越了《Nature》论文模型的39.2分,意味着比原模型取得更长周期、精准度更高的厄尔尼诺预测结果。
在4月22日的决赛中,西安交通大学桑维光等同学的团队,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分离时空提取模型,交替使用CNN和TCN方法提取时空特征,更有效地降低参数量和过拟合风险,最后结果显示,他们的新方法在参赛队伍中表现优异,效果很好,最终他们取得了冠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的参赛团队“AILab”采用了一种“无监督时空预测模型”,有效提高数据利用率,将预测时间提升至2年,整体性能超出《Nature》论文的模型。
参赛选手介绍研究成果
这些参赛的队伍也用他们研发的AI算法,大胆地对未来两年全球气候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未来大概率不会出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全球或将迎来难得的两年气候平稳期。
当然,这只是这些年轻人们尝试的预测,不能作为正式的气候预报。但如果计算准确,这将预示着今年夏季长江流域出现洪涝灾害几率低,我们还有可能在今年岁末将迎来一个暖冬。
比赛现场评委们在台下提问
决赛现场,6支决赛队伍轮流上场侃侃而谈,数据、模型、算法以及各种气象学和人工智能专业的英文缩写,让外行人听得云里雾里,却让台下的学者、专家们频频点头,并且在提问环节热烈互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耿焕同欣慰地说,自己的学生们通过参与这次大赛,学习新能力,尝试解决实际问题。“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气候预测的问题,涉及到学科交叉,而这种交叉正是培养人才,孕育创新的路径。”他希望同学们通过比赛审视自己,便于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做好规划。
大赛优质模型 或将用于未来气象预警
当日,决赛结果揭晓,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大学的参赛团队从全球2849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夺得前三名。
据介绍,此次AI气候预测大赛的2849支队伍分别来自17所国外高校、75所国内高校、18个国内研究机构以及43家企业。大赛的优质模型将用于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等机构,为未来极端天气提供预警信息。
比赛结束后,现场的专家学者们,也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与大气科学结合,将如何造福人类和地球。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曾庆存现场指出,人工智能与大气科学的结合大有可为,希望未来研究人员能把大气科学规律和方法更好地与AI结合,要敢于为世人、为世界之先,创造出最好的人工智能。
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曾庆存院士
中科院院士王会军表示,近年因全球气候异常带来的灾害频发,要求科研人员必须从新技术、新角度寻求突破。人工智能正给气象科学带来新机遇,特别是在对全球和区域气象数据的获取和使用、极端气候和灾害的预测预报两方面,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副主任凌铁军表示:“在海洋预报与预测领域,仍然有很多科学与理论问题尚未完全解决,AI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
就在4月19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报告记录了气候系统多个指标的变化,包括温室气体浓度、不断上升的陆地和海洋温度、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和极端天气等,并强调了这些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迁移和流离失所、粮食安全以及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所以,当天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蒂瑞·塔拉斯发来视频,祝贺大赛的举办,同时表示,人工智能已成为地球预警系统和多灾害预警服务的基本方法,其创新及应用是WMO及成员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解决未来科学问题的最重要领域之一。
本次大赛的主办方之一,阿里巴巴达摩院视觉智能实验室负责人徐盈辉介绍,他们去年发布的天、空、地多源数据精准分析平台AI Earth,可实现短期或邻近天气预测能力,预测3小时内1公里网格空间的降水信息。这次比赛中,达摩院为选手们准备了数据,提供相应的计算资源,希望借此带动高校和科研机构,一起突破全球性的科学难题。
徐盈辉表示,希望今后能与更多有好奇心,有新鲜视角,以及跨界背景的年轻人加入,一起探索如何用AI 做中长期气象乃至气候预测。
(本文比赛现场图片来源:大赛组委会,文本系荔枝新闻专稿,拒绝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