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原淑:在第二故乡,守护“大长今”的初心 | 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14)

2021年04月21日 17:29:34 | 来源:新民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与新民晚报社共同策划,历时半年精心制作了《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百集融媒体系列产品。

  100位在沪的外国人,讲述他们在中国、在上海生活工作的所闻所见所感,第14期邀请的是来自韩国的洪原淑。

  《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第14期

  姓名:Wonsook Hong

  中文名:洪原淑

  国籍:韩国

  职业:上海市闵行区中医医院韩国籍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医学博士

  身穿白大褂,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为患者望闻问切、对症下药开出处方……在闵行区中医医院里,有这么一位看似普通却又十分特别的中医师——中国首批通过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认证的外籍医师、上海首位外籍中医师、首位注册任职于中国三级甲等公立医院的外籍中医师、上海市白玉兰荣誉奖获得者,她就是来自韩国的洪原淑。

  “我在上海生活了29年,在这里的时间比在韩国生活的时间还长,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洪原淑动情地说道。这些年间,她亲历了上海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迅速发展。

  因为中医扎根中国

  1992年,洪原淑从韩国东国大学毕业。彼时,她的父亲因癌症去世,哥哥被诊断出肺癌,姐姐身患系统性红斑狼疮,西医诊断结果显示无法治愈。为了治好家人的病,洪原淑放弃了去学校当老师的机会,来中国研习中医。

  洪原淑还深深记得,当时就读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零陵路校区较小,交通也不太便捷。那时候,上海的韩国料理店非常少,若想品尝韩国料理以解思乡之情,只能和其他留学生相约坐车前往。“因为距离太远,一年只能去一次。”洪原淑回忆。而如今,多元的环球美食满足了各国人才在上海的餐饮消费需求。

  求学期间,家人的疾病经过中医的治疗得到了有效控制,这更坚定了洪原淑毕业后继续留在中国钻研中医的决心。“取得文凭并不代表我真正学会了中医,中国的中医环境优于韩国,所以我选择留在这里,不断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因为热爱架起“桥梁”

  作为一名医生,无论是遇到“非典”、H7N9禽流感,还是新冠肺炎疫情,洪原淑始终选择与上海“战”在“疫”起。2019年9月,洪原淑拿到了期盼许久的“中国绿卡”,她笑说当时的感受就和获得“白玉兰纪念奖”时一样兴奋。

  鼠年春节前,洪原淑回韩国釜山看望母亲,此时新冠疫情刚刚暴发。了解到口罩在中国稀缺后,身为医生却没能在前线战斗的洪原淑内心十分焦急:“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她遇到困难了,我心里很着急。”通过多方联系,洪原淑捐赠了6000只韩国医用口罩给上海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缓解燃眉之急。

  29年间,洪原淑为中医学和韩医学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去年9月,洪原淑在韩国韩医学研究院主办的“2020年度韩国东医宝鉴国际学术论坛”上发表视频演讲,将中国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和上海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传播到了韩国及世界。

  采访对象供图

  因为融合所以进步

  在上海的近30年间,洪原淑作为一名医生,亲历了这座城市医疗条件的飞速发展。“上海的医疗水平变化中,我觉得最大的变化就是医疗服务的改善。”洪原淑说道,20多年前,医院门口常常会有非常多的患者排队,这让她深感惊讶,因为在韩国的医院从未见过这种情况。但是20多年后,随着互联网+医疗的融合发展,有了网上预约、网上诊疗等,患者不用在门诊大厅等那么长时间了。“这就是一种贴心的进步。”中医药是中华瑰宝,中国坚持中西医并重,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如此紧密的“中西融合”,让洪原淑羡慕不已。“这不仅让我,更让韩医界感叹和羡慕,在韩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是完全分开的,而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得如此紧密。”“我愿在第二故乡,用最简单朴素的方式坚守岗位,守护初心。”

  《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

  百集融媒体系列产品现已上线

  每天一集短视频+一个故事

  持续100天

  请继续关注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