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差距连续3年缩小、A股总市值第一,南京将取代苏州成江苏“经济一哥”?

2021年04月12日 18:45:41 | 来源:视界互联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江苏”,其名源于“江宁府”与“苏州府”的首字,江宁府是南京的古称,江苏得名始于清朝,可见,南京、苏州古时不分伯仲。时至今日,南京虽为省会、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长三角特大城市,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自古便风景优美、物产富庶,是著名的江南水乡,“最牛”地级市苏州依然与南京不分伯仲。

  建国之初的1952年,苏州GDP为4.38亿元,高于南京的3.93亿元,到1957时,南京GDP为8.24亿元,是苏州约1.5倍,依据目前仅有的数据,1980年时,南京GDP还略高于苏州,但到1985年时,降为苏州的87%。因此,可以推断,苏州GDP超越南京GDP发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

  上世纪80年代,苏州乡镇企业飞速发展,助推其经济规模迅速扩大。上世纪90年代,苏州兴建开发区,优化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南京被超越后,苏州的优势一直保持,到2008年时,南京GDP一度降至苏州的54%,此后才有所缩窄(详见下图)。

  (数据来源:视界财经,Wind)

  错过了一些发展机遇,苏锡常又投入到了上海都市圈的”怀抱”,让省会南京谋求发展的压力日益紧迫,其中最显著的就体现在南京从2017年开始不断提升“首位度”,改善营商环境。近日公布的江苏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提升南京重要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对标国家中心城市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2020年,我国GDP超过万亿的城市达到了23个,江苏占4个,分别是苏州、南京、无锡和南通。苏州保持领先,南通新晋GDP万亿城市。江苏13市按照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如下:

  可以看出,2020年南京GDP为1.48万亿元,约为苏州73.5%,较上年72.9%缩窄,且根据往年数据显示,两城市间差距已连续三年缩窄。

  苏州上市公司市值总和被南京超越

  不仅GDP差距缩窄,南京上市公司总市值还超越了苏州,位居全省第一。

  截至4月2日收盘,江苏各城市上市公司A股市值(含限售股)如下:

  视界财经发现,地区生产总值排名第一的苏州,其A股市值总和被无锡几乎追平、被南京超越。

  而南京地区上市公司最大的特点是,金融业上市公司体量大,市值贡献较大。银行业有南京银行、江苏银行、紫金银行,非银行金融包括华泰证券、南京证券、江苏国信、江苏租赁等等。

  除了金融业,以国电南瑞为代表的电力电子及自动化行业,也是南京的传统优势产业。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无锡上市公司总市值几乎追平苏州,当地医疗服务类上市公司药明康德、以及集成电路行业的卓胜微、华润微、长电科技等公司,不仅贡献了高市值,同时彰显出无锡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

  优势产业差异大,谁的科创含金量更高?

  当前,中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逐步构建起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科技创新是关键。

  不久前,《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发布。券商研究员认为,《纲要》以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工作任务的开篇,体现了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科技攻关的领域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制造业的发展立足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加强补短板和锻长板,聚焦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先进制造业。绿色生态类指标中单位GDP 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要累计降低13.5%(“十三五”目标是15%)和18%(“十三五”目标是18%),碳排放降幅的要求不减。

  视界财经进一步研究发现,苏州、南京的优势产业领域明显不同。按照中信三级行业分类,苏州总市值排名前五的行业包括其他石化、服务机器人、PCB、集成电路、光伏设备,这5个细分行业除服务机器人外,南京并没有相应的A股上市公司。

  苏州市行业总市值前30

  南京上市公司市值集中于什么行业?视界财经发现,主要是城商行、证券Ⅲ、电力电子及自动化、电商及服务Ⅲ、医疗器械等行业,这5个细分行业对苏州形成绝对优势。

  南京市行业总市值前30

  可以看出,苏州的优势产业当前更契合政策鼓励发展的方向,这也体现在市值变化上。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2020年4月2日,苏州集成电路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为230亿元,一年后增至614亿元;再以和“碳中和”相关的光伏设备行业为例,其总市值从120亿元一年就增至543亿元。

  苏州这些排名前列的行业,其市值增速远高于南京的金融业。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苏州有科创板公司26家,南京5家。

  科技创新是“十四五”时期应对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抓手,未来五年是科技创新发力最关键的五年。作为科教中心城市,南京的潜力有待进一步发挥。南京能否将科教优势转化为科创产业优势?其与苏州谁将为中国科技创新贡献更多智慧?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岳昌霖)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