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金寨:一抔热土一抔魂

2021年04月12日 11:40:47 | 来源:求是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8年红旗不倒,2次革命武装起义,12支红军队伍,10万英雄儿女,59位开国将军……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光荣的名字——安徽金寨。这里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革命老区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考察调研。

  在参观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时,面对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总书记不时驻足凝视,询问有关细节,他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金寨人民为中国革命贡献给予的高度评价,对金寨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作出的充分肯定。

  大别山腹地诞生了党组织

  安徽省金寨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是当时鄂豫皖三省的中心区域。在上世纪初,金寨和旧中国广大农村一样,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下,贫富悬殊,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广大劳动人民过着悲惨的生活,面临走投无路的绝境。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在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和五四运动推动下,以蒋光慈、詹谷堂等为代表的金寨籍进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较早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进步思想。1920年10月,金寨县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在燕子河的燕溪小学成立,开始了对中国革命新的探索。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蒋光慈、詹谷堂等相继加入党组织。蒋光慈是著名革命文学家,著有《少年飘泊者》等优秀作品。在胡耀邦、习仲勋、陶铸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传记和回忆录中都曾提到,他们走上革命道路,受到过蒋光慈作品的积极影响。1924年8月,詹谷堂在金寨县汤家汇的笔架山农校建立起金寨第一个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金寨革命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篇章。

  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两次革命武装起义

  党中央八七会议召开后,金寨党组织响应党的号召,勇敢拿起武器,发动武装起义,革命活动蓬勃发展。

  1929年5月6日农历立夏节夜晚,打入丁家埠民团任教练的周维炯利用过节时机巧作安排,灌醉了民团队长,里应外合夺取了敌人枪支,起义首告成功。接着,吴家店、斑竹园、南溪等十几个起义点也取得了胜利,史称商南革命武装起义,又称立夏节革命武装起义。起义成功后,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2师,这是金寨境内成立的第一支主力红军队伍,共200多人。

  在立夏节革命武装起义的鼓舞下,1929年5月至年底,在中共六安中心县委领导下,金寨县东部原属六安、霍山、霍邱三县的南庄畈、燕子河、白塔畈等地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六霍革命武装起义。1930年1月20日,六霍革命武装起义队伍在金寨县境内流波石童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3师,这是金寨境内成立的第二支主力红军队伍。

  对金寨县成功举行的两次革命武装起义,中共中央给予很高评价,1930年3月18日,特来信表示无限的欣慰和敬意。

  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12支红军队伍在这里组建

  在金寨这块革命的土地上,先后见证了12支红军队伍的诞生。

  立夏节革命武装起义之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2师;1930年1月20日,由安徽红军第一、二游击纵队和六安六区游击大队合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3师;1930年5月,以原红32师一部和当地游击队组建了红1军独立旅;1930年7月,以皖西地方武装和红1军第3师(原红33师)的一个连为基础组建成立中央独立1师;1930年11月,由原红1军独立旅、中央独立1师(一部分)和黄麻补充营,在汤家汇重建红1军第3师;1931年2月,红4军独立团在麻埠扩编成中央教导第2师;1931年10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73师及军部成立;1932年3月,以红4军第11师31团和五星县独立团合编,在麻埠组建红25军第75师;1932年5月,将皖西北独立第三师改编组建为红25军第74师,此时红25军编制序列3个师在金寨完成组建;1933年4月下旬,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为加强革命根据地保护,再度在汤家汇组建红28军第82师;1933年10月11日,以红28军一部和红28师在南溪重建红28军;1934年12月20日,组建红218团。

  1930年2月,党中央将红31师、32师、33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直属中央军委指挥。1930年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红1军与红15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1931年11月7日,红4军和红25军组建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四支红军长征队伍中,有两支队伍主要从金寨发源。1932年9月,红四方面军开始西进,进入川陕,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1934年11月,新组建的红25军开始长征,于1935年9月率先到达陕北,与陕甘红军胜利会师,组建成红15军团,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

  革命热土,28年红旗不倒

  立夏节革命武装起义和六霍革命武装起义后,红33师与红32师并肩作战,开辟了以金家寨为中心、约5000平方公里的皖西革命根据地,并与豫东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

  1929年农历八月,正值桂花飘香的金秋时节,金寨县西部地区纷纷建立苏维埃政权,人民群众欢欣鼓舞,玩灯唱戏,热烈庆祝。佛堂坳小学校长、共产党员罗银卿用当地群众喜爱的“八段锦”民歌曲调,创作填写了《八月桂花遍地开》歌词,并组织学生在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上演出获得成功。随后,这首歌很快传遍鄂豫皖苏区,成为经久不衰的红色经典歌曲。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共安徽省工委、鄂豫皖区党委就设在金寨县花石汪家老屋,金寨成为抗战初期安徽省乃至大别山区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中心。

  解放战争爆发后,苏皖解放区群众爱党拥军,积极支援人民军队。皮定均率中原军区一纵一旅曾在金寨县境内的吴家店进行过休整。他在回忆录中这样记述当年群众拥军的情景:大娘们将糍粑和元宵送到驻地;妇女们一针一线地彻夜赶制军鞋、缝补衣服;小姑娘们围在战士身边轻轻地唱起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真是老区人民心向党,军民鱼水情谊深啊!

  英雄儿女,星火燎原

  解放战争时期,金寨人民积极配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群众踊跃参军参战,捐款献粮,做军鞋、缝棉衣,掩护和护理伤病员,为部队送情报、当向导,积极拥军支前,最终迎来新中国的诞生。在漫长的革命战争中,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先后有10万金寨儿女参军参战,血洒疆场,1万多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解放后幸存的老红军仅700多人。

  英勇的红军队伍也锻造出洪学智、皮定均等我党我军一批杰出优秀人才,从红军中成长起来的金寨籍开国将军59位,是全国第二大将军县,被誉为“将军的摇篮”。

  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金寨时指出,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今年,全党正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