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城市车辆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停车难、停车乱、收费难”等问题日益凸显,热门商圈、重点地段的停车位经常“一位难求”。今年以来,崇川区城管局联合多部门积极推进智泊南通静态交通系统,打造集智慧交通、数据服务、便捷出行为一体的交通综合新模式,一个路、车、人协同,车端、云端、路侧端交融的智慧之路正在成为现实。
从上个月开始,十多辆由普通电瓶车改造而成的5G智能综合巡检小车成为一些路段停车收费员的“新坐骑”。这辆蕴含诸多黑科技的巡检小车,车尾安装三个摄像头,车头配备精确到厘米级的定位天线,车辆行进过程中即可自动读取、准确抓拍泊位上的车牌信息。“如果根据定位信息抓拍到这辆车停在泊位内,我们就对它进行正常计费;如果抓拍到它停在泊位外,我们就判定这辆车为违停车辆。一般以15分钟为频率进行一次巡检,大概一次巡检能够覆盖200个车位,当然我们能够根据现场的交通情况和不同停车场收费政策进行调整。”技术负责人章乐天介绍说。
区别于现有以地磁+手持POS机为主的传统收费模式,5G智能综合巡检小车既免去大量人力、时间成本的耗费,又杜绝了收费员在工作中遭遇恶劣天气、交通事故等安全隐患。“现在巡检车智能化了,运用高科技的手段数据自动上传,主次干道上传到交警平台,背街后巷上传到我们城管平台,这样能大大提高执法效率。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推广铺开,有效提高各个地方停车泊位的使用率。”崇川区城管局车辆秩序科许耀中告诉记者:崇川区城管局还对原有的停车泊位编号进行了改进,新的编号由街道、路段和具体泊位号组成,更加清晰精准。
停车更便捷的背后,是崇川区着力构建的智慧“大脑”。在崇川区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全区数千个停车泊位的数据在这里不断流动,智泊系统大屏上,路内路外停车场总数、实时监控画面、交易收入、利用率、空闲率等静态交通数据一目了然,通过前端物联设备采集停车泊位信息、大数据云平台统计分析、停车诱导引流、统一线上支付等方式实现停车数据有追踪,管理制度有依据,停车收费有标准,违停执法有保障。
目前,智泊系统已将崇川区26条路段、76个停车场,共计4204个泊位全部纳入,今后,老百姓出行打开客户端即可实现停车、找车、缴费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