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承诺,三代人的坚守——普通农户为烈士守墓60余载

2021年04月05日 10:24:37 |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清明时节,来射阳胡特庸烈士陵园扫墓的人一批又一批。82岁的守墓人孟金开接待着前来祭扫的人们,耐心细致地向扫墓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介绍胡特庸和园中115名特庸籍烈士的英雄事迹。

  从岳父王万龙到孟金开及其子女、孙辈,这个普通农家传承红色家风,为了64年前的一个承诺,三代人接力为烈士守墓,让后人不忘历史,缅怀先烈。

  64年前许下守墓承诺

  在射阳县特庸镇境内,一座耸立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纪念碑的烈士陵园里,每天清晨都会见到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带着家人肃立碑前,先行注目礼再分头清洁园内外,他就是从岳父王万龙手中接过守墓接力棒的孟金开老人。

  1957年秋天,转业军人、时任特庸人民公社民政助理的孙新,来到新四军老战士王万龙家中,问道:“你与胡特庸烈士是不是战友?”“怎么不是,这有什么可怀疑的?”王万龙感到不解。“那你能说得出他的历史和牺牲时的经过吗?”“莫说我曾是他的战友,即使每一个特庸人也都应该知道这些历史。”王万龙激动起来。

  1912年9月出生的胡特庸,原名胡太阳,湖北大冶县人。受“五四运动”思潮影响和得到革命家陶铸引导,在校时就加入党组织参加了革命。1940年11月,胡特庸随新四军来到苏北盐阜地区,在盐阜地区坚持了八年对敌斗争。1948年,胡特庸时任盐东县委书记,领导全县军民坚持在原地开展反“清剿”。在盐东县境内新洋港渡口遭到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壮烈牺牲,牺牲时年仅36岁。为了纪念这位革命英烈,射阳县特庸镇由此命名。

  “是呀!为能让后人永远铭记住胡特庸烈士,我们准备将之前安葬在偏僻闭塞洋河边上的烈士墓,迁移到便于人们祭扫的九里大队这边。我们知道你与他是战友,想委托你平时关心照应一下他的墓地。”孙新说明了来意。

  “胡书记是外来的烈士,这里没有他的家人,坟墓迁过来后,你们就放心地交给我吧!”王万龙二话没说,一口应允。

  女婿接过岳父接力棒

  每逢清明等特殊节日及胡特庸烈士出生日、牺牲日等纪念日,王万龙总要带着家人“上坟”烧纸。

  1966年秋,相关部门决定将胡特庸墓地扩建成烈士陵园,并为其他115位特庸籍革命烈士分别立碑纪念。墓地变陵园,管理看护更需专人负责,信守诺言的王万龙再次义务挑起这付担子。随着年龄渐大和战争年代留下的伤痛,不愿家中、陵园两地奔走的王万龙,不听家人劝说毅然在陵园旁自建起两间房子,一间自己居住,一间收集张贴宣传胡特庸及其他烈士的生平事迹,日夜守护在烈士身边。

  转眼到了1986年,王万龙的伤腿已严重到不能行走,经家人、亲友及镇村干部反复劝说,尤其是在上门女婿、民兵孟金开向他作出郑重保证后,老人方才同意离开陵园搬回家中。从此,孟金开成为胡特庸烈士墓的第二代守墓人。

  为让老人放心,孟金开接手看护任务后第一件事,就是向村、镇申请将自家住房搬迁到烈士陵园隔壁。从那以后,不用岳父吩咐督促,无论田里农活多忙,孟金开坚持每天起床洗漱后就带着扫帚、抹布等工具到陵园,清理杂草、垃圾,确保园内园外环境清爽整洁。

  1989年初,69岁的王万龙在弥留之际,颤抖着双手将他珍藏的一张胡特庸烈士小照片交到孟金开手上。懂得老人心思的孟金开当即去了集镇照相馆。当看到女婿捧着胡特庸烈士大幅加框照片来到自己床前时,已说不出话来的王万龙欣慰含笑,安详地合上了双眼。

  儿孙主动参与护陵工作

  30多年来,孟金开不计得失,不求回报,日复一日重复着几乎相同的事情,按照岳父当年形成的习惯,像对待自家过世的老人一般对待先烈们。

  多少年来耳濡目染,受到外祖父及父亲孟金开深深影响和经常参与看护行动的王勇、王兵兄弟俩,也早已把看护烈士陵园当作自己应尽的义务。2006年,王勇注意到通往陵园的道路坑坑洼洼,而且一下雨就泥泞不堪,中小学生难以过来祭扫,便一下拿出3.5万元积蓄,自费浇筑了一条2.5公里水泥路。这笔钱在当时,可在村里盖上几间房子。

  老二王兵更是向家人宣称,他准备接下父亲的班看护陵园。“还有我们呢!”王万龙的第四代、孟金开的第三代也纷纷要求加入。尽管他们现在有的在外经商、有的还在读书,但是只要回家,他们便主动参与到看护陵园的工作中。他们所拥有的这份特殊心愿,令人动容。

  一个承诺,农民孟金开家三代人60多年的义务坚守和付出,为的是让革命先烈英名得以传承发扬。

  “烈士们当年为了国家和穷苦人民,连自己的生命都奉献出来了,我们家人做这点事还不是应该的嘛?!”这是孟金开老人去年在出席“盐城市道德模范”表彰大会时,对现场记者说的一句话。2016年,孟金开当选为“最美射阳人”,2019年又先后获得“感动中国”提名奖和“江苏好人”殊荣。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