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打响“十四五”科技创新发令枪 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

2021年03月31日 18:44:2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驱动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站在勇当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和谋划“十四五”发展新蓝图的历史关口,南通如何开启新征程?3月30日,南通市委书记徐惠民发表署名文章,表示要规划建设沿江科创带,着力打造“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创新生态,积极引进科研机构,布局建设创新平台,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构建科创资源集中承载区和创新经济发展引领区。

  2020年年底,南通创新区金融商务、企业总部两大中心正式奠基,如今,建设工地上一片繁忙。加上此前已经交付开园的紫琅科技城,以及南通大剧院、美术馆、国际会展中心等配套设施,南通创新区已经成为全南通最火、最热、最具投资价值的“网红”区域。如果将南通城市布局比作一盘大棋,那么南通创新区无疑占据着江海大棋局的“天元星位”。

  记者了解到,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产城融合发展、创新创业活跃南通样板,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南通市委、市政府着力构建了以“一核、四区、多园”为发展格局的沿江科创带,而南通创新区即其中的“一核”。

南通紫琅科技城

  除了南通创新区这一“核”,沿江科创带的“四区”包括了南通高新区、海安高新区、如皋高新区和市北高新区,目前,“四区”已经集聚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区域性的创新战略支点,带动区位相邻、产业互补的开发园区提档升级。而“多园”则包括了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如东经济开发区、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区、启东经济开发区、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等,在这些园区里,一大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已经聚集,并以造链、强链、补链、延链为核心,培强存量,做优增量,各具特色。

  筑巢更需引凤,南通沿江科创带又如何吸引人才入驻呢?答案是“政策+服务”。

  以南通创新区为例,园区为企业提供总部经济、科技创新系列政策,为人才提供创新创业扶持、人才安居、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支持,目前已形成“5+X”政策体系,“5”即创新创业项目、企业研发机构、新兴生产服务业、重大项目和专业研究所五类项目;“X”即面向各类型主体成长发展的培育、激励、保障政策,主要包括英才计划、创投机构、人才安居、高企培育、知识产权建设、新产品示范应用,和集成电路设计等专项产业政策,全维度、全流程的大力度扶持,人才需要什么就建什么、做什么。

  在推进协同创新,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推动人才工作法治化建设工作中,南通加大产学研合作的补助力度,资助标准和上限位居全国前列,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909项,引进建设了32家技术转移机构,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94亿元,不但与上海签订了《沪通科技创新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沪通跨江协同创新领导小组”,合作共建了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南通分中心等27个科技服务平台,还建立了银行支撑、担保支持、创投优先、财政扶持的“四位一体”科技金融体系,备案合作的科技金融机构达21家,创业投资规模突破155亿元。通过大力实施“江海英才”等人才计划,南通全市海外归国人才突破4000人, “省双创人才”引进数达533人,人才发展的重点指标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二。

  神马生产的2250kV空心复合绝缘子为全球最大的空心复合绝缘子,产品内径达到3.5米,结构高度达到21米,目前应用于南方电网昆明特高压实验基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三五”期间,南通市聚焦“3+3+N”重点产业,布局了1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23家新型研发机构,127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组建了19个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技术创新链条。针对重点产业领域“卡脖子”技术,组织企业实施省级以上重点研发项目55项,成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获得国家、省科学技术奖励109项,获国家、省专利奖72项。涌现了 “希望6号”、 “天鲲号”、 超高压交直流海底电缆、RV减速机、高安全特种玻璃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江苏神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攻克了复合支柱绝缘子大直径芯棒、整体密封等关键制造技术,解决了我国特高压直流工程高海拔、重污秽特有技术难题,该技术成果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据统计,大直径实芯支柱复合绝缘子累积已运行9885支,最长运行时间达10年之久,累计新增销售额25206.80万元。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徐惠民表示,“十四五”时期,南通将进一步突出创新核心地位。更大力度突破重大项目,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澎湃动力,奋力实现经济能级再进阶、质量效益大提升。

  据了解,聚焦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南通突出重点、集成资源,将组织实施“创新主体培育提升”、“产业创新水平提升”、“创新载体绩效提升”、“创新人才集聚提升”、“创新服务质量提升”、“改革创新能力提升”和区域创新融合提升等七大科技创新提升工程,目标到2025年,初步打造北沿江创新发展的主引擎,力争成为长三角沿江创新发展带的策源地,建成创新资源丰富、科创成效明显、创新环境优越的沿江科创带,实现创新生态与城市生态高度融合,打造创新资源富集地、创新人才集聚地、创新平台承载地、高新产业主阵地,成为南通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重要地标、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重要成员和全国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重要样板。

  来源:江苏广电南通中心站/记者 陈志斌 龚丹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