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讯 朱自清曾这样评价南京:“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而明城墙就是南京规模和体量最大的古董文物。”近日,由南京作家陈正荣潜心三年创作,讲述南京大明城垣建造故事的长篇小说《大明城垣》正式与读者见面,为南京城墙再添传奇篇章。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1366年(元至正廿六年),历时二十多年。历史上的明城墙35.3公里,高坚甲于海内。南京明城墙目前完整保存25.1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墙,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六百多年过去了,南京城墙依然十分坚固,成为南京山水城林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样一项杰出的古代工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文艺作品来反映它,而这正是陈正荣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我是做媒体的,曾报道过很多关于南京城墙的新闻,很早就对城墙感兴趣,经常去登城墙,沿着城墙漫步,当我看到城墙砖上的那些铭文时,心灵深受震撼。那些匠人曾经风里来雨里去,精心制作每一块城墙砖,六百多年过去了,他们早已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们的名字仍然镌刻在城墙上。他们用智慧与汗水铸造的文化丰碑,至今仍矗立在我们身边。一个念头在我脑子中形成:我要让这些工匠在我的文学作品中复活。”陈正荣表示。
小说《大明城垣》从现代开始写起,考古学家在南京城墙中发现一块很特别的明代城砖,上面有男女两个手印,十六个字——“袁水汤汤,窑火旺旺。我手妹手,日月共长”。考古学家根据城砖上的铭文找到了制作这块城砖的窑匠故乡——江西宜春县月亮湾,由此揭开了一段尘封六百年的故事。小说写了窑匠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汤和七、汤丙、汤满是一家祖孙三代人,他们烧砖技艺精湛,汤丙、汤满父子俩先后参加了凤阳城、南京城的筑城,历尽艰辛,汤满因为烧出质地坚硬的“白玉砖”,受到朱元璋的嘉奖。可是,汤满无意做官,只愿做匠人。汤满与大户人家小姐明月的爱情故事,一波三折,终成眷属。
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为明代初年,作者从历史的细微处入手,精心绘制了一幅明初南京城的习俗画卷。关于南京城墙的很多传说,都被作者巧妙地织进小说的画卷中。小说中的人物汤和七、汤丙、汤满、铁柱、李黑、刘顺一、黄牛四……都是取自南京城墙砖上的名字,陈正荣表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匠人们在小说中“复活”,以纪念那些参加明城墙建设的匠人。
为了写作《大明城垣》小说,陈正荣研读了大量关于明城墙、明史、明宫殿建筑、砖瓦烧制技术方面的著作,还到砖瓦厂蹲点,体验烧砖匠人们的生活,考察古窑遗址,广泛收集民间故事,用了三年时间,完成了这部37万字的长篇小说。
著名文艺评论家王振羽认为,这部小说既有历史的真实,又有艺术的想象,故事一波三折,人物的形象鲜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小说。
明城墙研究专家朱明娥认为,南京城墙有很多研究人员,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有影响的文艺作品来表现城墙,陈正荣的这部《大明城垣》是反映城墙的力作。他对明代历史、南京城墙颇有研究,所写写来很真实,目前正在联合国内8个城市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这部小说的出版对南京城墙无疑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推介作用。记者/黄路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