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激发乡村振兴乘数效应 新业态交出助农漂亮成绩单

2021年03月25日 08:17:41 |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在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中,互联网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当下,互联网正以其催生的一系列新经济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新动力。

  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路里程第一、世界高铁里程第一、光缆线路世界第一、移动通信基站世界第一的国家。交通与通讯设施的快速建设,生产效率的快速提高和电商的大规模崛起,让中国获得了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整合重组全国全局生产要素的能力。这种重组会获得巨大的经济乘数,而这些经济乘数正是乡村振兴坚实的物质力量。

  陕西宜君:线上线下“双通路”链上全球市场

  要想富先修路,数字经济时代正在为这句话赋予更丰富的内涵。

  在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陕西宜君,一家仅用6周时间就建立起来的假发工厂通过互联网电商的“线上”通路,让村民在家门口连接上了全球产业链;而一座用4个月时间建成的菜鸟的“上行和共配中心”,又让全县的商品通过数字化物流的“线下”通路连接上了全球大市场。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乡村振兴成为最热的话题之一,而互联网商业和数字化科技对乡村振兴和农业数字化发展的作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通过陕西宜君的探索和以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的助力,为线上线下共建了通路,为乡村振兴建设了扎实的基础设施,不失为一种值得借鉴的模式。

  “通”全球产业链:

  六周建起的假发工厂

  36岁的龚丽红是陕西宜君县假发社区工厂的一位编发女工,“初入职场”后赚到的“第一桶金”是1500元的工资。“刚开始做一个发套要3至4天,现在一天就能完成,我第一个月拿的钱不多,以后会多不少。”龚丽红说。

  宜君假发社区工厂是阿里巴巴旗下跨境零售电商平台“速卖通”联合“阿里巴巴脱贫基金”所发起的“产业扶贫万里行”行动的一项成果。去年夏天,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假发产业商家遭遇了全球产业链受阻难题,而他们在参加阿里组织的“深入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考察”时了解到,宜君县距离西安只有100多公里,而且以前宜君县就有社区工厂运营基础。所以,在宜君县考察还未结束,商家们就与宜君县人社局和就业中心达成了合作意向。

  从考察到正式开工生产,这家假发厂只用了37天:2020年7月29日,全国13家假发企业来宜君考察,次日达成意向;第一周起草协议;第二周确定场地;第三周签署协议;第四周招工:第五周,9月3日,员工上岗培训;第六周,9月15日,对外发货。

  10月12日,53名员工收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

  在欧美和非洲,假发是时尚男女必购品。中国支撑着全球80%的假发产量。在阿里巴巴旗下的速卖通平台,平均每两秒就成交一顶假发。宜君假发工厂“开张”的一个月间,已经有几百顶假发从这些妇女的“手工流水线”中诞生,并通过阿里速卖通销售到海外。

  “就在几个月前,这群女工还在家里看孩子,而现在却能在家门口参与国际化分工。”宜君县就业促进中心主任陈进国说。

  据了解,这家假发工厂的50多位女工原本都是扎根在农村县域的“全职太太”,普遍文化水平不高,也缺少赚钱养家的专业技能,她们或者在家照顾孩子、父母,或者出远门打工。

  “以前我在西安打工,半年才能见到一次孩子,如今做假发,每周双休,每天工作8小时,还当上了班长。而且,就业赚钱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原先的农村妇女变成了公司同事,朋友圈里多了同事圈。”彭镇拔头塬村村民党立娟开心地说。

  “通”全国大市场:

  阿里“特派员”的脱贫“专利”

  今年2月,阿里巴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实际上,阿里也是全国首家获得“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的互联网公司,而“乡村振兴特派员”正是阿里助力脱贫攻坚的模式之一。从2019年6月开始,阿里派出了11名资深员工驻扎到山西平顺、甘肃礼县、贵州普安、湖南城步、甘肃渭源等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带去阿里农村数字化的一整套思考方式、数字技术和运营经验,同时围绕教育脱贫、健康脱贫、女性脱贫、生态脱贫、电商脱贫这五大脱贫方向,对贫困县域进行全方位助力。

  而假发工厂就是被派驻陕西宜君的阿里“特派员”刘亚辉的推动成果之一。刘亚辉曾是出生在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村留守儿童,也是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的“学霸”,还是在阿里连拿16项国内国际专利的员工。在他看来,“写专利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归纳成理论和模式的一个过程。‘脱贫攻坚’其实也是写‘专利’,只是将‘专利’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

  宜君人茹远江以前在北京做生意,2015年回到宜君尝试种植艾草。宜君隶属于铜川,而铜川正是药王孙思邈的故乡,茹远江几经尝试种植出了优质艾草,然而艾草量产了,销售却成了难题。刘亚辉和阿里的同事经过仔细研究,帮助茹远江在支付宝上线了三款商品:艾草泡脚包、艾灸艾条、艾草消杀条。“太出乎意料了,上架10天后,每天就稳定成交1000多单。”茹远江说,如今,他已经将艾草种植规模扩大到5000亩,带动了40多户曾经的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刘亚辉也是一条‘通路’,他的身后是通过互联网连接的全球商家和消费者,身前则是一批积极进取的新农人。”宜君县农业局局长郭延红说。

  宜君县委书记刘冲则坦言:“刘亚辉来到宜君,做了许多我们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

  “通”高效物流网:

  降费六成的菜鸟“共配仓”

  在陕西宜君,与假发工厂同样快速落地的项目还有菜鸟的“上行和共配中心”。

  2020年6月,阿里“特派员”刘亚辉推动宜君当地蜂蜜专业户李亚军参加了一场“助农公益直播”,通过直播卖出了50瓶蜂蜜,但是快递运输过程中碎了10多瓶、漏了10多瓶,最终赔了500多元。

  我国农村物流已经取得快速发展,同时农村的生产、消费都对物流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宜君就是如此,不论是假发工厂的产销进出,还是诸如艾草、蜂蜜、苹果等特产的购销,“物流成了宜君致富路上的一大障碍”,刘亚辉积极申请建设菜鸟共配仓,并很快得到了来自县里和菜鸟共同的积极回应。

  2019年5月,“菜鸟网络”启动乡村农产品上行和共同配送项目,致力于让农村消费者感受到与城市无差别的物流体验,同时构建“产、运、销”一体的农村供应链体系,让农产品从村头直供城市餐桌。简而言之,就是将县域这一级的多家快递企业整合起来共同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共享场地、人力、运力等资源,缩短快递员配送半径,提高配送密度,将单一品牌包裹配送集约为多品牌包裹配送,实现1+1>2的配送能力升级,让农产品随时随地出发,大大提升了快递处理效率,助力当地农产品上行。

  宜君的菜鸟仓于2020年10月完工,12月试运营,成为全国第一个菜鸟乡村农产品上行中心和共配中心。“全县涉及将近20个部门,为了赶上今秋苹果等特产商品顺利入仓,大家真是拼了。”刘亚辉说。

  据了解,该菜鸟共配仓使宜君整体快递费用降低60%,物流时间节约1至2天。

  中央一号文件、商务部先后为农村物流树立目标:“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目前,菜鸟上行和共配项目已经覆盖全国超过1000个县城。

  河北:“跑步鸡”养殖模式不断出新

  □记者 冯维健 衡水报道

  拎起水壶、扛着扫把、背上打药桶,61岁的河北省武邑县清凉店镇王贤兰村村民王爱华缓步向“京东跑步鸡乐园”走去……最近,一批柴鸡刚刚出栏,王爱华要抓紧时间打扫鸡舍,迎接新一批鸡苗“入住”。

  “以前认为网购是城里人的事儿,我们农村人想买东西就去赶集,没想到现在我也经常网购。”王爱华随手点开手机里的一个购物软件,向记者展示他最近的网购清单,仅“待收货”就有好几件。而在几年前,他家的生活还是另外一番景象。

  几年前,由于爱人突发脑出血,王爱华一家陷入困境,家里的几亩地只能由他一人耕种。随着年龄增加,下田劳作越来越吃力,家庭收入也越来越少。“咱就是普通农村家庭,靠着几亩地过日子,经不起大风大浪。”王爱华说,2016年,他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整天垂头丧气的,像“霜打了的茄子”,干啥都提不起精神。

  就在这一年,武邑县政府与电商企业京东集团签订帮扶协议,利用武邑县林地资源基础好、电商平台覆盖率高、交通便利等优势,建设“京东跑步鸡乐园”,养殖基地就选在距离王爱华家不远的鲍贤兰村,王爱华成了这个项目的第一批受益者。

  根据项目设计,农户通过京东金融提供的免息贷款认领生态柴鸡,由团队统一饲养。每只鸡佩戴计步脚环,跑够100万步即可出栏,最后由京东生鲜回购并进行线上销售,农户参与收益分红。

  负责“京东跑步鸡乐园”管理的何晓飞是土生土长的衡水人,在接手这个项目之前,他一直在内蒙古从事电商行业。在何晓飞看来,电商助农最大的困难在于没有经验可循。项目刚启动时,“跑步鸡”曾经历了放在农户家散养再回收的试验阶段,但由于品质得不到保障、监控跟不上,遭遇了短暂的瓶颈期。

  此后,他们开始逐步探索“林下养殖、舍放结合”的新模式,并将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最终取得了成功。据何晓飞介绍,2016年刚刚起步时,养殖基地只有80多亩,2017年扩大到210亩,现在整个基地已经达到了360亩,年养殖规模达10万只。

  “为了让‘跑步鸡’健康成长,除了喂食鸡饲料,我们还会将当季的瓜果蔬菜作为辅食进行喂食,而这些玉米、豆粕和瓜果蔬菜,很多都是从当地农户家中采购来的。”何晓飞说,这样,农民除了获取项目分红,还能赚得一部分农产品的销售收入。

  2017年,王爱华来到养殖基地上班,成为了一名职业“鸡管家”。“每天上午打扫鸡舍,下午给鸡拌饲料,活儿不累,一天工资70元。”王爱华说,除去每年2000元的分红,自己在养殖基地打工的工资就能超过2万元,贫困户的“帽子”也早已经摘掉了。

  这几年,武邑县先后有4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京东“跑步鸡”项目。经过大家的努力,2019年,这些农民全部受益脱贫。2019年,王爱华用挣得的工资对家里的老房子进行了重新装修,还购买了新的洗衣机和双开门冰箱,装上了冷暖空调。“过去买水果都是买别人挑剩下的,现在咱养的柴鸡都吃新鲜水果,咱也不能吃得太差。”王爱华一边说,一边又开始盘算起周末一家人聚餐改善伙食的计划。

  春日里,明媚的阳光洒在“京东跑步鸡乐园”内,地上的小草已经返青变绿,林下黑黄相间的小柴鸡精神抖擞,有的争抢觅食,有的闲庭信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看着眼前的场景,王爱华小声念叨:“赶紧跑吧,你们茁壮成长,我们农民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天津: 新业态交出助农漂亮成绩单

  □记者 栗雅婷 天津报道

  手机和电脑成了新农具,“直播带货”成了新农活,农产品摆上“云货架”,农民摇身一变成“网红”……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下,线上线下两个市场被打通,新经济和新业态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2020年10月17日,首届“津诚所至协作同甘”杯东西部协作女排明星公益赛暨甘肃扶贫产品直播带货活动在天津上演。

  小小的排球在球网间快速穿梭,手撕牦牛肉干、天然土蜂蜜、一级大枣、玫瑰酒等甘肃土特产品则乘着“流量快车”走向全国。截至当晚11点10分,这场持续了4个小时的直播活动吸引了超过500万人次观看,线上成交额超过600万元。

  京东智联云天津基地是活动的主办方之一,基地负责人王亭亭说:“京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近几年来全面投入脱贫攻坚战,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从最初的用工扶贫,到后来帮助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再到借助互联网发展电商扶贫。京东在进行电商扶贫的同时,还将技能扶贫和技术扶贫融入其中。”

  2020年6月,京东智联云天津基地和天津市河西区政府共同打造了“津诚所至协作同甘东西部协作电商产业节”,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陆续开展了“直播人才定向培养计划”“京东平台赋能与技术赋能计划”等活动,受援地区农特产品销售额累计达1037万元,吸引了超过1600万网友走进全网直播间。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的杜小斌曾是“直播人才定向培养计划”的一名学员,2020年10月18日,杜小斌的农产品品牌“果小五”参加了庄浪县商务局联合抖音举办的“原产地好物节”直播专场活动,他将所学和实践相结合,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在几个小时的直播里,我们累计卖出了6000多单,将近10万斤庄浪苹果,销售额达30万元。”杜小斌难掩激动,“电商是我们脱贫致富的新路径!”

  越来越多的农户通过电商扶贫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疫情期间,宜垦(天津)集团有限公司依托旗下扶农助农电商平台“宜垦购”,专门开发了一个“空中菜市场”,新疆的尼雅黑鸡、西藏昌都的青稞米、湖北恩施的玉露茶等特产都在这里进行售卖,而且还不断有新商家入驻、新产品上线。

  受疫情影响,当时不少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出现滞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该公司董事长陈中红第一时间决定,通过公司的电商平台为滞销农产品打开销路,受困的商家可以免费入驻平台。

  “我们希望通过电商平台帮助农户减少中间成本。”陈中红说。

  2020年4月,西藏昌都的青稞米发生滞销现象,陈中红马上为农户开通了线上销售渠道,但同时她心里也隐隐担忧,“很多人都不知道青稞米该怎么吃,因此担心销量上不去。”但是,让她没想到的是,青稞米上线第三天便成为“爆款”,一天最多能卖出将近400包。

  “我们的资源来源于社会,农户们遇到了困难,我们就要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看着电商扶贫的效果慢慢显现,陈中红的心里很是欣慰。

  “许多从事农业生产的女性还需要照顾老人和孩子,而电商可以让她们足不出户便提高收入,希望能有更多农户通过电商走上致富之路。”陈中红说。

  内蒙古: 农特产品上网成了“香饽饽”

  □记者 蔡博腾 通讯员 李学工 呼和浩特报道

  在内蒙古包头市,内蒙古绿博汇有限公司(下称“绿博汇”)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持续帮助周边农户增收。公司负责人贺明伟是土生土长的包头人。2020年11月,在固阳县统战部带领下,绿博汇与博笃善道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原产地真品平台)达成合作意向。2021年1月8日,固阳县政府、博笃善道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亦敬堂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绿博汇控股)正式签署三方协议。由此,固阳县原产地电子商务平台正式运行,成为公司线上销售的渠道之一。

  内蒙古包头市、乌兰察布市等多地,已经大力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农副产品、手工编织工艺品等多种商品都通过网络销售。已经脱贫、巩固成果的群众,在收入方面有了更多保障。内蒙古商务厅等单位还邀请电商专家授课,现场辅导企业孵化。如今,一些农业企业从销售粮食的行家里手,升级为参与生产、加工、在线销售的全产业链商户。

  绿博汇与平台合作实现规模化生产后,将接纳800人就业,带动周边万户农户受益。据介绍,公司现有员工65人,其中20人原为贫困户。近年来,他们均已脱贫。在内蒙古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中,曾经因病、因残疾等不幸而致贫的20人,将继续在公司工作。就近就业,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了稳定可靠的保障。绿博汇还积极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合作社大量收购种植的农产品。荞麦、燕麦、红皮小麦再不愁销路,都成了“香饽饽”。

  为持续改善收购质量,绿博汇出资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包头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合作,推出新品种、新方法。据贺明伟介绍,以前有的品种产量比较低,质量也不太好,例如有的荞麦一亩地产出150公斤,而新品种产量最多可达200公斤,抗旱性、抗病虫害性都不错,大家都愿意种。而且普通荞麦大约卖6元/公斤,黑苦荞能卖到10元/公斤。“到今年夏天,还会有更多的农业资讯在线上进行免费推广。”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