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平坦笔直,院落干净整洁,稻田添上新绿,村民笑脸盈盈……仲春时节,来到东南村,入眼皆是美好怡然的景象。
东南村,因位于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东南方向而得名。这里,正是兰红娟抒写“稻田理想”的地方。 作为东南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她用十余年的努力付出,让村子摆脱贫困的同时呈现出江南田园的生态之美,也切实证明了:农业是有希望的产业,农民更是体面的职业。近日,兰红娟被授予江苏“最美巾帼人物”荣誉称号。
不种庄稼却种草?有机农业让村民绿色脱贫
1971年出生的兰红娟,从27岁任原午桥村委妇女主任起就一直在村基层摸爬滚打。2004年,原午桥村和韩村合并为东南村。当时村里都是泥石路,连一条贯通主道都没有,而村集体年收入仅13万元。
地处偏僻、交通闭塞、资源贫乏,怎么办? 2006年5月,担任东南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后,兰红娟暗下决心要做出一番改变。
修路,是她迈出的第一步。为了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兰红娟上下沟通,多方奔走,克服种种困难,修成了贯通全村的“东南大道”。 随后,土地复垦、河塘清淤、植树造林、环境整治一系列组合拳,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土地是农业之本、农民之根。然而东南村“一家一户”的小农种植模式,不仅不能让村民增收致富,也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在村民中大量走访,以及和村干部们商讨,兰红娟决定从生态、生产、生活三维立体化谋划东南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村社合一”模式,以有机稻米种植产业为主体,发展适度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
依托“村社合一”模式,东南村相继成立了“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和“有机稻米种植合作社”。2013年底,合作社流转了650户农户近2000亩的土地。
合作社承包的土地,一年只种一季水稻。水稻收割后就种紫云英,来年翻耕入土做基肥。地里不再使用化肥、农药,而改用人工除草,施羊粪等有机肥。
“你这丫头做书记做傻了,本来种田就不赚钱,现在不种麦子还种草!”起初,有村民反对情绪很高,但兰红娟态度坚定。她看准了有机种植的前景,也深知少种一季虽有不少的损失,但对土地的损害是不可逆的。
此后,东南村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春耕时,鸟儿跟在翻土机后面啄虫吃,夏天的稻田里,有了青蛙、黄鳝,土地也变肥沃了。
十几年来,东南村不仅建成了有机稻米良田示范区,生产的有机、绿色、生态系列软米在全省创出了“夏墅”品牌,并陆续通过了“有机产品”、“绿色食品”认证,荣获了江苏省“名优产品”等称号。与此同时,村民们除了每亩土地900元的租金,还被合作社聘用,有了两份收入。
打造“田园综合体” :生活离生态很近、离幸福不远
高科技+绿色种植、合作化+产业化,兰红娟带领乡亲们跑出现代农业的“加速度”。除此之外,兰红娟还带领乡亲们打造出一片“田园综合体”:
村民们家前屋后的边角地,被开发成了精致的小菜园,由村集体统一种植、统一管理,通过提供应季蔬菜的形式认养给城里的学校或单位,每亩地每年能带给村集体四五千元左右的收入;
随着乡村采摘游兴起,东南村兴建起了草莓园等有机种植示范区,吸引周边大批游客前来游玩体验;
为了就地取材,盘活闲置的房屋资源,东南村还引入专业团队打造精品民宿,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也让前来游玩的客人感受到“返璞归真”的美丽乡愁;
……
通过石板路、木栈道等游览线路,整个东南村被分成北面的稻米产业示范区、中部的稻田公园区、南部的民俗美食体验区和东部的形象展示区四部分,实现了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东南村的今时今日,离不开“领头雁”兰红娟的苦心筹谋。这些年,她一直保留了两个工作习惯。一是每天绕道不同的路,步行到村委上班,以便途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写工作笔记,记录重要会议和每天的工作安排。密密麻麻的字里,写满了一位基层干部的担当与思索,也记录着东南村的蜕变脚步。
3月18日,接过江苏“最美巾帼人物”荣誉称号时,兰红娟显得格外平静:“作为东南村的农民,我深爱脚下的土地。作为一名村书记,我更有责任守好这份净土,种好书记的‘责任田’。”
未来的东南村,还将不断刷新着人们的印象,走向更明媚的春天。
(我苏网编辑/刘静 素材来源/江苏城市频道《江苏最美人物栏目组》常州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