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查获全市首例“非现场”监管环境违法案件,全靠这个“黑科技”

2021年03月16日 09:52:09 | 来源:今日武进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啥?不在现场也能发现违法?

  日前,武进生态环境局太湖湾所执法人员在对企业用电监控平台巡查中发现线索,查获一起环境违法案件,该案成为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的指导意见》后,全市首例运用“非现场”监管方式发现并处罚的案件。

  究竟是什么情况?

  “监控系统显示,生产设备用电波形正常,但污染防治设施的用电波形呈阴影状,设施运行肯定有问题。”太湖湾所所长薛阿庚带领执法人员到企业检查,2号喷漆房正在生产,配套的废气处理设施的引风机也在运行。

  看似企业正规运营的背后,为何用电监控系统显示异常?

  执法人员深入调查发现,原来企业废气处理采用的是“水帘吸附+光催化氧化+活性炭吸附”工艺,而当天光催化氧化装置实际处于停运状态。

  在询问企业负责人后得知,企业用电监控App在事发前进行过报警,企业也联系了维保人员准备维修。按照规定,企业应该停产检修,可负责人心存侥幸,以为开了引风机就不会被发现,没想到被抓了现行。

  薛阿庚:“该行为属于不正常运行大气污染防治设施,以逃避监管方式排放大气污染物。生态环境局将立案调查,并依法对该企业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备予以查封。”

  如此隐蔽的违法行为被及时发现,“用电监控系统”是关键的一环。

  武进区全面启动了工业企业污染防治设施与生产设施用电监控工作,在各环保所安装用电监控系统,实现对辖区企业生产和治污两个环节,设备设施运行时用电情况的实时在线监控。

  武进生态环境局执法局局长于乐:

  “发现异常,能有针对性地对辖区企业进行检查核查,避免了遍地撒网式执法,提高了执法的精准度。企业同时持有用电监控App,在接收到异常警报时,可以自行联系第三方人员进行维修,有效提高了企业守法生产、合法排污的自觉性。”

  近年来,武进生态环境局优化执法方式,开展“非现场不接触”执法工作,充分利用在线监测、视频监控、用电监控和无人机等科技手段,给生态环保执法人员装上了“千里眼”,并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提供直观视图,做到精准执法。目前,全区纳入用电监控、视频监控、污染源在线监控范围的重点排污企业近千家。

  下一步,武进区将依托科技手段强化“非现场”执法,一方面减少对企业的无谓干扰保障企业安心生产,另一方面有效提升精准发现线索,精准锁定违法行为的能力。

  (来源:今日武进)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