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福祉。从探索科技前沿到攻克难题,科技战线上从来不缺乏女性身影,她们聪慧敏锐、细腻坚韧,成为这个行业中一抹亮丽色彩。江苏鹰游纺机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于素梅就是“她们”中的一位,三十多年来,她穿梭在钢铁机械中,在一线科技战线上发光发热,潜心研究、刻苦攻关,以专业和实力诠释当代女性的面貌,绽放着不平凡的“她”力量。
于素梅工作中
坚守研发一线,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987年,大学毕业的于素梅被分配到了原连云港纺机厂,从事纺机机械设计工作,自此,她便立足于技术岗位,扎根在生产一线。1992年,黄麻行业严重滑坡,令这个只能生产单一的黄麻络纬机及其零配件的小厂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企业渐渐陷入了困境。此时,有学校邀请于素梅去任教,但面对当时厂里技术骨干流失严重的情况,于素梅拒绝了这份好工作,继续守在生产一线。于素梅的坚守,感动了身边很多人。大家主动成立了全新的科技攻关小组,在于素梅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仅用五个月时间便成功研发出了新产品,企业得以起死回生。
哪里失败就在哪里爬起来,一次不成功就做到成功为止!科研过程漫长而艰辛,多年来,于素梅和同事们不断突破国外技术壁垒,潜心研究自主装备,付出了无尽的汗水和努力。
2005年,于素梅参与万吨碳纤维项目的研发工作,因为国际市场的技术封锁,国内对碳纤维的了解仍停留在实验室成果阶段,把实验室数据转化成工业化生产流程,这对当时包括于素梅在内的技术研究人员来说,可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困难面前,在公司领导的坚持下,于素梅和工程技术团队没有认过输,他们一边四处请教专家,一边走访生产相近的腈纶厂家参观学习。在研究前期,做出来的产品并不能达到生产性能要求,于素梅带着团队没日没夜地纠错、试错,光设计图纸,就反复绘制了近万张。
于素梅工作中
凭着过硬的技术水平,和那股永不服输的劲头,于素梅所在的攻关团队终于成功打通了碳纤维聚合、纺丝和碳化全部工艺流程,完成了年产500吨原丝生产线和年产100吨碳化生产线全部装备的研制工作,形成了百吨级碳纤维的成套生产线。
如今,于素梅所在的团队研发的“千吨级干喷湿纺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自主装备”,打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垄断,也让中国制造在世界碳纤维生产领域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2018年1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膜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小小的纤维成为国之重器,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负责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设计研发的于素梅,也登上了中国科技界的最高领奖台。
创新队伍中的“领头羊” ,“为年轻同志作表率”
2007年,于素梅的公司成立了“于素梅劳模创新工作室”。于素梅感受到了新的责任和压力,她暗下决心,要更加勤奋努力工作,她带领一批生产技术骨干,充分发挥劳模先进在生产活动中的“领头羊”作用。金工车间、数控车间、钣金车间、装配车间等碳纤维设备生产现场,经常会看到他们的身影。
于素梅工作中
在同事眼中,于素梅是个“女强人”,是个从不服输的“铁娘子”,她主动请缨去高海拔地区现场跟进项目、疫情期间带领团队全身心投入复杂的口罩机研发工作......“我是老同志,要更好地做好带头作用,为年轻同志作表率!”
于素梅以身作则,也感染了身边不少同事,其中就包括女工程师徐梦茹,“因为有像她这样的科技'拓荒者',让我们得以站在了巨人的肩膀。而我们也将传承他们的勇气和决心,用科技创新开创更好的未来。”
如今,“于素梅劳模创新工作室”已经拥有5名省部级劳模、4名市劳模,共获得40多项国家技术专利。
“我很幸运生活在这个时代,国家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让我们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一心一意做好所热爱的事业。我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做好自己的工作。”于素梅说道。
于素梅被授予江苏“最美巾帼人物”荣誉称号
于素梅勇于担当,深耕研发一线,矢志创新,攻克核心技术,是科技领域的巾帼奋斗者;她爱岗敬业、开拓创新,是全省广大妇女的优秀代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典型。近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妇女联合会授予于素梅同志江苏“最美巾帼人物”荣誉称号。
(我苏网编辑/李瑶;来源/江苏城市频道《江苏最美人物》栏目组、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