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讯/记者 柯清雅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餐饮产业正发生改变。去年1月以来,由于防控需要,众多商场关停、餐饮企业取消堂食,使得商家向餐饮零售加快转型。2021年春节,全国超1亿人就地过年,这种现象让餐饮“新零售”模式,再次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中。
【就地过年 催生餐饮零售化需求翻倍】
单身青年群体,是驱动餐饮零售化的原因之一。
今年春节,对留在工作地过年的年轻人、特别大城市工作的单身青年来说,外卖成为其解决春节吃饭问题的新“刚需”。饿了么数据显示,农历廿八至除夕,单人份外卖订单同比去年翻一番,在一二线城市中尤为明显,火锅、奶茶等外卖订单增幅均在2倍及以上。美团外卖数据则显示,春节期间“1人食”的订单量占比相比去年增长了68%。
春节外卖中,与中国人注重的传统春节仪式感相伴的,年夜饭消费生态悄然发生改变。
百度、美团等多平台数据显示,“年夜饭”外卖相关搜索在春节前期迎来暴涨。1月以来,盒马线上年夜饭预售量达到去年同期的4倍。除夕当天,北京成为美团外卖全国年夜饭点单量最高的城市,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紧随其后。
此外,年夜饭“半成品”的吸引力也大大提升。
商务部商务大数据显示,在重点监测在线餐饮平台年夜饭系列商品中,“半成品”同比增长至380%。农历腊月廿八至除夕,饿了么平台“年夜饭半成品”售卖同比增长4倍。美团除夕当天,广州“年夜饭半成品”销量相比去年除夕上涨近八成。
在京东平台,1月20日至2月9日,平台半成品菜成交额同比增长160%,其中1-2人食用小包装半成品菜成交额同比增长3.5倍,1-2人小包装的水煮鱼、自热火锅、佛跳墙销量最高;海鲜礼盒、海鲜制品成为成交额增速最高的品类。
就地过年,也催生了“外卖拜年”的新模式。
老字号餐饮企业成品、半成品外带礼盒销售量增长明显。商务大数据显示,护国寺小吃的老北京风味小吃礼盒、国宴小吃礼盒,柳泉居的豆沙包,西来顺“牛鸭”京味年货等年货礼盒一度热销。其中,护国寺小吃的老北京小吃礼盒、柳泉居豆沙包礼盒在春节期间的外卖销量超6000份,柳泉居的豆包在大年二十九更是创下一天售出超过2万个的纪录。此外,锦芳小吃的面花礼盒销售也十分火爆,销售量同比提升50%以上,甚至“一盒难求”。
【从竞争走向融合 各大餐饮巨头开始试水新零售】
需求侧线上订单的增加,让供给侧餐饮的零售化成为餐饮企业的重要转型方向。
考虑到留守本地的消费者需求,诸多商家在今年过年期间,因地制宜推出年夜饭小份套餐和半成品套餐,其中不乏多家知名连锁品牌和餐饮老字号。例如,大龙燚火锅推出多款百元左右的火锅单人套餐,南京大牌档推出2至4人份的小套餐,北京老字号紫光园则推出全新定制的牛年套餐,都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饿了么数据显示,今年在线上供应年夜饭套餐的餐饮品牌数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64%、参与门店激增260%,供应的年夜饭套餐数量更是同比上涨近3倍。把年夜饭“从大堂搬到线上”,已成为今年春节餐饮商家的显著趋势。
为拓展线上零售路径,不少传统餐饮企业从2020年初就已开始谋变。
一方面,试水直播带货,积极拥抱数字化。小龙坎火锅2020年店家首次开通淘宝直播带货,短短十分钟,就卖出上万份自热小火锅,同比增长1200%。
另一方面,联手电商平台,从生产、配送方面实现两端联动。
以西贝筱面村、小南国等餐饮企业携手每日优鲜上线“名家名菜”为例,餐饮企业将招牌菜在中央厨房加工成标准化商品,经真空包装、急速冷冻后,由每日优鲜的前置仓配送至消费者手中,实现了二者的快速融合。
据了解,“名店名菜”上线仅三周时间,就有40多个库存保有单位,日均销最高可达200万元,目前已成为每日优鲜的一个持续性业务,归属“大食材”的品类。根据每日优鲜的规划,“大食材”品类将占到总体销售的60%以上。
此外,不少餐饮实体店结合线上,搭建新零售商城系统和门店管理系统,抓住线上流量,打造私域社群体系。以星巴克为例,早在2018年就与阿里巴巴达成三年战略合作,布局双方会员体系的全面打通,消费者可以在淘宝、天猫、支付宝、饿了么、盒马和星巴克app中的任一平台入口访问“星巴克新零售智慧门店”。在任何一个平台完成购物,会员都享有同等权益。这一系统彻底打通了星巴克的零售体系。
【餐饮企业零售化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
从堂食到外卖,再到真正意义上的零售化产品,餐饮企业面临着品类选择、定价、包装、物流、服务动线设计等各方面的新要求。而随着消费升级、技术更迭,与互联网、物流冷链技术的推动,餐饮企业进行大规模零售化战略,也拥有其独特的优势。
首先,得益于有门店渠道这样天然的“即时反馈”场景,餐饮产品可以快速获得市场反馈,降低试错成本,并且餐饮门店的现场消费,可以提升消费者的好感度和信任度。
其次,餐饮企业拥有相对精准的客群流量,转化率比较高。
最后,餐饮企业做零售产品的创业,因为依托于餐饮门店,可以建立早期核心的销售渠道,这能让公司很好地度过从零开始建立各种基础的阶段。
以海底捞为例,其在多个电商平台推出了半成品菜“开饭了”,目前上线了近20种系列半成品制品,价格在36-125元之间。得益于海底捞的门店品牌优势,2018年,海底捞线上方便食品业务营收4.49亿元,2019年超过6个亿,牢牢站稳半成品火锅零售跑道。
当然,企业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餐饮和零售业完全是不同的行业,成本结构和能力要求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要想从餐饮走向零售,需要重构“人、货、场”这件事。从团队到产品,再到供应链,从市场营销到渠道等,都将是全新挑战。
其中,最核心的是要大幅提升供应链能力:
一方面与业务更成熟的代工厂合作、追溯食材上游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采用更加高效的保鲜技术,以实现即时配送和保质保鲜,不断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虽然零售化可以给某些商家带来巨额增收,但也并不适用于所有店铺。作为商家,在积极探索餐饮零售化前不妨先问问自己,堂食到店业务和外送到家业务是否已经做得够好。在市场发生变化时,只有结合自身情况,扎实做好核心业务,方可应对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