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健康码乘车遇阻、现金支付遭拒……数字化时代,很多不会上网和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陷入“数字鸿沟”。为此,江苏各地积极探索,保留传统服务方式的同时,加强科技“适老化”改造,助力老人融入信息化社会。
发红包、视频聊天……在南京,84岁的莫奶奶在志愿者教学下,终于将闲置了一年的智能手机操作了起来。第一件事儿,就是给外孙发红包。
一只手机,迅速拉近老人与时代的距离。包括莫奶奶在内,今年,江苏省财政将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在全省范围内将开展50万人次的智能技术免费培训,帮助他们融入智慧社会。除了免费培训外,各地也加大银行、医院、车站等场所的适老化改造。徐州邳州市政务服务中心上线“助老一条龙服务”,设置了服务专窗,实现业务全程陪办、帮办、代办。苏州在老年人日常生活经常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办事等领域,全部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办事方式。
苏州市立医院本部门诊办主任刘世庆说:“我们开设了70岁以上老人的专窗,可以让他从人工通道进来。我们会有工作人员帮助他查看他的身份证或者是医保卡。”
一方面保留传统服务方式,另一方面多推出适合老年人的智能产品。“徐州健康通”APP上,增加了子女代为挂号缴费等功能,并逐步增加语音导医和人脸识别等功能。医院的自助机、移动端等设备也增加了长辈模式,通过放大字体、语音播报等方式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使用智能化设备。
徐州市肿瘤医院信息处处长石磊说:“我们剩下这块也设置了自助终端。在自助终端上面,我也可以缴费挂号。我们有设置服务人员进行现场帮扶。同时,我们开放了爱心窗口,老年人可以到爱心窗口进行人工服务。”
目前,省级层面也出台了《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重点任务清单》,针对老年人的出行、就医、消费等事项梳理出了50条分解措施,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江苏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副处长吴磊说:“那么,下一步我们也在积极地按照省里面的实施方案进行细化。同时,积极动员我们的志愿者、更多的社会组织、相关的其他部门进行一个综合性的联动性的培训。”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王敏 杨时盛 周杨杨 供片台/苏州台 徐州台 张家港台 编辑/张萌)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