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有线丨读《漫长的告别》有感

2021年02月18日 19:18:33 | 来源:江苏有线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峰回路转,峰其实不高,但这转来转去的路很长,有的时候都不想继续转了,着实太兜兜转转,节奏慢得恨不得长按书三秒从而得以快进3倍速,却又不能跳页,怕错过了关键线索。好不容易看着作者写到感觉是关键点的地方,似乎要真相大白了,作者却又突然描述起他们喝的香槟是什么味儿之类的内容,也就这样,读完了《漫长的告别》。

  我不擅长爬格子,也没有读过大量书籍,所以不具备评论的资格,我是这么想的。以下,只是一些真实感受。

   关 于 书 名 

  “The Long Goodbye,漫长的告别。”一年级的女儿歪着脑袋读着我这本书的封面,问我什么叫告别。

  可能这就是我从书架上拿起它的唯一理由。无论是英文原名还是中文翻译名,不过是最简单的几个字词而已,却仿佛能看到无尽的情感,带着这份直觉给我的好奇,将这本书从书店的书架上转移到了我家的书架上。然后,这本书在我的书架上休息了很久,既然漫长,那我也漫长地打开它吧。不曾想,漫长地打开后是一口气读到220页。

   侦 探 情 结 

  和破案有关的故事,无论是电影电视还是真人真事、新闻题材,都对我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于是总结自己可能有一些侦探情结。这样的情结之下,似乎永远做不了那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人。本书给我的感受是,好像就在不远处,却又看不清,好像已经弄明白了,又有了新线索,于是又看不清了,但这不影响一定要看清的初心。看到本文的最后一段“他转身走出房间。我望着门关上。我听着他的脚步声在仿大理石走廊里远去。过了一会儿,脚步声变得微弱,然后就消失了,但我还是继续听着。为什么?我希望他忽然停下,回来说服我改变想法?唉,他没有回来。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我突然在想,马洛真得相信他最后看到的“真相”了吗?

   极 强 的 画 面 感 

  就拿书中的主角——私家侦探马洛来举例吧。以下是文字给我的大脑带来的电影画面:随着一段旁白“没什么我不知道的,随你告不告诉我,反正我会查明白的,不要吓唬我,我啥也不怕,你也别和我谈什么钱,我不求发财,对得起我的劳动的那份足矣,我也不会强求什么,有就有,没有就拉倒,我只是想对得起良心,真相只有一个……”马洛出现在了电影画面中,由远及近,从黑暗到明亮,读完这本书后,我才仔细地看了书前几页的几幅画面,一个男人戴着帽子,看不清他的脸,穿着长长的风衣……大概,这就是一个侦探的样子吧。我很高兴是读完整本书才仔细看这些画面,因为有了作者的文字,这个侦探,不再是画面中老套的侦探形象,他鲜活起来了。

  人 格 魅 力 

  作者成功地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主人公很有魅力。大概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想看到更多正直善良的人吧。马洛不畏强权不受利诱,这样的品质,也许只能在虚构人物身上才能淋漓尽致地体现。这些或许叫做理智,三观正。本书中更打动我的,是主人公的有情有义。那一张五千块大额钞票,一杯“螺丝起子”,看似漫不经心,甚至有些放弃自我的马洛,“像我这样的人,这样的职业,哪一天随便死在一个巷子角落里也是平常,不会激起任何浪花,也不会有任何人因此而生活崩析。”是的,他独身,没有家,我行我素,贫穷淡漠,看起来活得一无是处,甚至有些放弃自我。然而,他其实是个很纯粹的人,理智而又感性的人。

   一 些 其 他 

  书中还有多处对事物细致的描写,非常值得一提。马洛煮咖啡的过程,几个漂亮女配角的服饰与妆容,房子的布局等等,就连马洛的满是灰尘堆积的信件、他的办公室,都被描写地极为细致,看完那段文字就好像一间办公室出现了在我眼前。当然了,还有“螺丝起子”,可能看完这本书第一个想去尝试的便是这种酒了。喝完,“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细细品一下,书中还有一些虽然只出现了很短的篇幅却有着极其复杂的感情纠葛,如此不就是人生吗,我们希望好的感情更多一些,坏的感情少一些,纯粹一点,简单一点,让告别漫长一些,让我们说完这次的再见,下次真得能够再次见到。

  既然是读后感,不想剧透太多,还是留给你自己读一遍去感受吧。引用村上春树对此书的评论作为结尾——《漫长的告别》是真正意义上的灵魂交流的故事,是人与人之间自发地相互理解的故事,是人类抱有的美好幻想和它不可避免地引发的深深幻灭的故事。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