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特报专稿 记者/蔡伊 摄像/夏天 视频/杨雨薇
烫金的福字、火红的春联、多样的礼盒……琳琅满目的年货让王新强挑花了眼。这是他第一次留宁过年,亲手置办年货还是头一遭。
三年前,为了追随女友的脚步,王新强来到距东北老家2000多公里的南京工作生活。从不习惯南方到逐渐适应,从盲目碰运气到工作娴熟,王新强在共享单车运维的日常中获得着成就感。
坚守岗位,就地过年。王新强说,他没想那么多,只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而这个东北小伙对春节最大的期待,是“想看看南方过年放不放鞭炮”。
城市里的单车“侦探”
“你有新任务,请及时处理”。
下午2点,正在地铁口整理摆放单车的王新强收到了来自系统后台的提示音。打开后台,地图上正有个标记为故障的单车等待修理。王新强熟练地放大地图、确定位置并查看了故障图片,最终锁定了目标——一辆停在地铁口边的单车因链条掉落而无法骑行。
王新强从自己的三轮车上拿来了螺丝刀等工具,将掉落的链条套在齿轮盘上,一手拉住链条,另一只手轻轻摇动踏板,随后再拧紧齿轮盘外的螺丝。不到2分钟,故障就得到了解决。他又顺便捏了捏单车的把手,扶了扶车篮与车座,确定没有其他故障后,才将车辆摆进了一旁整齐的单车队列。
除了维修、调度,作为运维人员,王新强最核心的工作内容是寻找失联的单车。每辆单车都有一个身份识别卡,它们可以时时向后台发送单车的位置。一旦一辆单车无法被系统定位,它就成为了一辆失联车。王新强说,单车失联的原因有很多种,有时候是被放置在了屏蔽信号的地方,例如地下车库或是落入水中,有时候则是由人为因素导致。想要找到一辆失联车,有用的线索仅仅只有车辆发出的最后位置或是最后一位用户的骑行轨迹等等,因此想要快速找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王新强看来,找失联车就像是做“侦探”,需要做分析、找切入点。“比如说去筛选同一个小区有没有别的用户骑过,或者是不是同一个人骑过等等,对监控不到的失联车辆,还要会分析地形。”王新强记得,最艰难的一次,他找了六七个小时还没发现失联车辆,差点就想放弃了。“最后在地下车库一个很不起眼的拐角处找到了用蓝色塑料布盖着的三台车。说明只要不放弃就会有收获。”这种偶尔的挑战让他兴奋。
“我多修好一辆车,就能多服务一个有需要的人,多找到一辆失联车,就能多减少一点损失。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服务大家。”王新强说。
放不下的故乡
王新强是偶然踏入这一行的。
三年前,得知同乡女友在南京工作的他,下定决心离开吉林,来到远在2000公里外的陌生城市打拼。从此,他对故乡的牵挂也更多了。
刚开始,找工作的不顺利与陌生的环境让他极不适应。“南北方差异太大了,首先就是吃这方面特别不习惯。还有天气,南京夏天太热,三十多度的天气我们那儿很少见。但冬天又太冷,家里面没有暖气,我盖着12斤的被子还觉得冷。”
但凭着一股韧劲,王新强的新生活逐渐走上了正轨。他开始适应与家乡完全不同的南京气候,摸索出了应对极端天气与身体欠佳时的方法,也习惯了交流时候的南方口音。工作换了三四份之后,他成为了一名共享单车的运维人员。
彼时,共享单车作为分享经济的新兴业态,在短时间内发展得如火如荼。
“我当时觉得共享单车这个行业很稀奇,就想着去接触一下新鲜事物,久而久之尝试下来感觉这份工作还挺适合我的。”
三年下来,王新强走过的路线行程已经在系统后台形成交错的网,维修的车辆早已不计其数。他热爱这份工作的维护与运营模式,称自己是一个喜欢“在外跑”的人。
但最令他放心不下的,还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
去年春节,因为家人的重病,王新强提前回了吉林老家。返宁工作时,家里人给他装上了整整一车的水果、特产和干粮。这一年,为了给家人看病,王新强回了两趟东北,卖了车、花光了之前的积蓄,但最终也没能挽回家人的生命。他开始思考如何在自己喜爱的工作与更好地照顾家人之间取得平衡。
今年,受到家乡疫情的影响,在就地过年的倡议之下,王新强最终选择了留在南京,坚守岗位,继续服务节日里有需要的人们。
这也是他第一次在外地过年。这个习惯积极看待生活的东北小伙说,他最期待的,是感受南方的年俗。“家里人也支持我,我觉得等春暖花开的时候回去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