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去年前18家自贸试验区实现进出口总额4.7万亿

2021年02月03日 15:53:04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北京工作部记者/赵立孟  刘辛

  商务部23日召开“十三五”时期自贸试验区建设情况专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司长唐文弘透露,2020年,前18家自贸试验区共新设企业39.3万家,实际使用外资1763.8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4.7万亿元,以不到全国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实现了占全国17.6%的外商投资和14.7%的进出口,为稳外贸稳外资发挥了重要作用。

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司长 唐文弘

  唐文弘介绍,“十三五”时期商务部会同有关地方和部门,进一步优化自贸试验区的布局,新设17个自贸试验区,总数达到21个,还增设了上海临港新片区,扩展了浙江自贸试验区的区域范围。同时,赋予了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先后报请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印发了23个总体方案,支持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的国发38号文件、支持浙江自贸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政策措施等,总计赋予2800多项改革试点任务。并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特别管理措施由最初的190项到“十三五”初期的122项,到2020年压减至30项,首张海南自由贸易港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仅27项。此外,持续释放制度创新红利,“十三五”时期自贸试验区探索形成173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累计达到了260项。这里还想特别介绍的是,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我们指导自贸试验区发挥制度创新优势,解决企业用工难、融资难、履约难,推动复工复产,专门出台支持湖北自贸试验区的24项措施,支持疫后重振。

  唐文弘表示,在海南全岛建设自贸试验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十三五”期间,通过推进全岛自贸试验区建设,改善了海南的营商环境、提升了海南的国际化水平、集聚了更多的市场主体,为自由贸易港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0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蓬勃展开。

  唐文弘介绍,“十三五”时期,各自贸试验区大胆探索、勇于突破,充分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为我国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主要成效有几个方面:

  推动外商投资管理实现历史性变革。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最终推动《外商投资法》出台,实现外商投资管理方式由“逐案审批”转为信息报告制的重大变革。还率先在全国实施境外投资备案制、注册资本认缴制、“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改革,有效改善投资环境,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全国领先。自贸试验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逐步覆盖海关、税务等20多个部门和货物申报、跨境电商等多个领域,建设水平远超世贸组织的《贸易便利化协定》要求,而且已经推广到全国。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原产地自主声明等一系列便利化举措大幅提高了通关效率,降低了成本。

  金融开放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效果明显。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创设的本外币一体化自由贸易账户,有效打通了企业境外融资通道,降低了融资成本,目前已在广东、天津、海南等地上线。外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等举措向全国推广,企业融资更加便利、渠道更宽、成本更低。

  “放管服”改革走在前列。“证照分离”改革率先在自贸试验区启动,经过逐步探索,已于2019年实现对中央层面设定的涉企事项全覆盖。有关地方累计向自贸试验区下放近3000项省级管理权限,初步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强化政务公开、推进“互联网+政务”等,政府服务效能不断提升,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服务国家战略作用日益突出。各自贸试验区围绕战略定位,突出区位资源优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功能作用不断加强。上海搭建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资本市场服务平台,已服务对接长三角地区3000多家企业。广东推动粤港澳制度软连通,跨境快速通关等政策扩大适用于大湾区等。

  引领高质量发展能力逐步提升。自贸试验区深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速集聚优质要素资源,逐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者和引领者。上海总部经济能级不断增强,天津飞机融资租赁已成为全球第二,福建飞机维修、江苏生物医药等均已形成一定规模。

     (图片来源于商务部官方网站)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