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统失调小问题?大毛病?

2021年01月28日 17:31:45 | 来源:海南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寒假到来,7岁的小花(化名)不是去上常规补习班,而是来到一家特教培训机构进行感统训练。

  特教训练机构里,像小花一样的孩子并不少。学习成绩差、注意力不集中、脾气暴躁……这些孩子被贴上“感统失调”的标签。

  近年来,感统失调话题越来越引发关注。那么, 什么是儿童感统失调?它是一种疾病吗?儿童感统失调真的来势汹汹,还是家长们过度恐慌?本期海南日报《健康周刊》带你一探究竟。

  感统训练市场火爆——不少孩子被贴上“感统失调”标签

  “第一次听说感统失调还是孩子6岁多的时候。”在海口市某特教培训中心,陈女士带着女儿小花在此进行感统训练。

  陈女士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太好,上课也总是注意力不集中,爱四处观望。朋友们都说,现在孩子感统失调特别多,让我也带孩子来训练一下。一节课的费用就是180元,为了孩子的未来,陈女士咬咬牙,报了1年训练班。

  和小花一样,在这家特教培训中心接受感统失调训练的还有好多孩子。他们大多数在4-8岁左右,在指导下,通过手扶脚踏车、独角椅、滑板、蹦床等项目,开展感统训练。

  据了解,近几年来,孩子感统失调成为越来越多家长关注的焦点问题。孩子发育某个方面不“达标”,或在学习、生活、运动上有哪点不尽人意,比别人家的孩子差一点,那么“感统失调”这几个字的阴影就会涌上家长心头。

  有的家长还喜欢通过看书、查资料来判断孩子是否出现了感统失调问题。

  日月广场附近的一家早教机构,刘女士送儿子乐乐(化名)在此做训练。她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自家孩子的症状很明显,动作很不协调。“拍球都拍不好,跑步像个大笨鸭子,一站上马路牙子都感觉害怕。”刘女士为此买了不少书,恶补之后判断,孩子确实有感统失调问题。于是,赶紧将孩子送到一家早教机构,进行感统训练。

  人人都会感统失调——家长无需过度焦虑

  什么是感统失调?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主任阙双利解释说,感统失调的全称是“感觉统合失调”,听起来特别神秘,但解释起来却很简单,先看前两个字,感觉。什么是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看到球飞过来会躲,摸到火会觉得烫,听到刺耳的声音会觉得不舒服,突然下坠会有失重感,黑暗中被别人触摸知道摸的是头发还是耳朵、这些都是感觉。

  所谓的感觉统合失调,就是在以上某些方面,出现了一点小问题,感觉及神经反应不同步或者不协调:比如反应不够灵敏,触觉不够敏感或者过于敏感,看东西无法专注,平衡性不好,都可以归结到“感统失调”的领域。

  所以,为什么它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因为它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孩子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到感统失调上,再直接一点说,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存在感统失调的问题。

  阙双利强调,感统失调不是病!它只是一个理论名词,用来定义那些在感知觉、情绪和行为管理、注意力和学习能力、运动能力上存在的困难。如果有人说感统失调是疾病,绝对是一种贩卖焦虑的行为,就像之前说的,每个人都有感统失调的问题,晕车、恐高、协调性不好,都算感统失调,人人都需要治疗么?当然不是!

  找对原因很重要——警惕由自闭症、多动症导致的感统失调

  虽然感统失调已被越来越多家长所认识,但阙双利还是提醒广大家长,一旦孩子有感统失调的症状,最好先带到医院进行全面诊断,再做治疗。要警惕是多动、自闭等问题引起的感统失调症状,不要盲目走入感统训练的误区。

  针对感统失调,目前医学界的主流观点是,所谓的“感统失调”的种种表象,往往是因为其他疾病所导致的,比如多动症、自闭症。感统失调只是一种症状,因此仅针对感统失调进行治疗和康复也不一定能够有效解决问题。

  阙双利打了一个比方,就像我们的伤口感染了细菌,那么很可能会发烧,但发烧只是表现,根源是细菌感染,而不是发烧。仅仅去退烧也不代表可以治好感冒,而是需要更完整和全面的治疗方案。

  “感统失调也是一样,如果一个孩子真的出现了感觉统合问题,那很可能是因为他遇到其它问题而展现出来的一种症状。这种情况下用于治疗的方式也不是去进行‘感统训练’,而是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康复训练。”阙双利说。当这些感统症状出现,必须考虑其他发育失调的可能风险——特别是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发育协调障碍以及焦虑症。

  实际上,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陪伴不可或缺。无论是否有“感统失调”,家长都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陪伴孩子,加强沟通,共同成长,一起游戏、运动,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这些是每个家庭都应该做到的,并不是“不失调”就无所谓。

  感统失常见表现

  1好动不安,走路易跌倒,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语言表达困难、说话迟。

  2紧张孤僻不合群,害怕陌生环境,爱咬指甲,爱哭,偏食、脾气暴躁。

  3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

  4缺乏自信,消极退缩,手脚笨拙,语言表现能力极差。

  5平衡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经常出现摔伤。手工能力差、精细动作差等。

  相关链接

  孩子为什么会感统失调?

  如果家长对感统失调已经初步了解,就会发现它在现代孩子身上更容易出现。以前的孩子,每天上蹿下跳,玩跳房子、扔沙包、爬树,各种机灵搞怪,很少出现柔柔弱弱,连路都走不稳的情况。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感统失调呢?

  一项针对1万名孩子的感统失调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超过33%的孩子存在感统失调情况。

  “造成孩子感统失调的原因有很多种。我们调查了一下,感统失调的孩子很多是剖宫产;还有很多孩子,是因为母亲在怀孕时,就有早产或流产征兆,长期处于保胎状态,孕期运动不足。”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儿科主任王红怡说。

  除此之外,王红怡还特别提醒,后期喂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误区,也容易造成孩子出现感统失调症状。“比如有的孩子出生后,家长不按照孩子运动发展规律进行训练。这些孩子没经历过爬,就直接让站。家长还特别骄傲,觉得没爬就站了很厉害。其实这对孩子的空间感和本位感影响很大。”

  还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睡觉时不哭,使用电动摇摇车,高频率的摇动,对孩子的前庭发育影响很大,容易造成感统失调。

  如何预防孩子感统失调?

  首先,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让孩子多听、多看、多感受,身体各项感官都调动起来。

  其次,不要给孩子过度的保护。家长应该学会放手,适当地给孩子自由。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