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从前有一个地处老城区的城中村,辖区小巷纵横、社情复杂,多年来一直都是城市管理的痛点和堵点。如今社区旧貌换新颜,环境大幅改善,更是蜕变为“全国文明村”。这一切都离不开这里的大管家——东门社区党总支书记顾金凤。
老旧小区“变形记”
“我们这个城中村,以前都不好意思喊亲戚朋友来玩,现在变化真的太大了,多亏了我们顾书记!”
顾金凤所在的东门社区,有块社区改造的“硬骨头”。东大坳和陶然居小区因为年代久远、基础设施老化、宅基地空置的原因,留下了多块荒地。一到梅雨季节,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周边的老百姓苦不堪言。
为了让这几块荒地改头换面,顾金凤每天奔波在各相关部门。碰上工作繁忙的部门,她就多跑几趟,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有一次,顾金凤中午12点半才辗转找到了住建局领导,于是她索性就在对方上班路上汇报情况,“见缝插针”地为小区的改造争取政策。
东大坳和陶然居两个小区的“变形记”,历时761个日夜,顾金凤带领社区工作人员跑遍了11个部门,荒地变成小游园、停车场,还建起了占地近40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得到实惠的,是住在周边的老百姓。
改造的成果也获得了国家级的肯定。2020年,涟城街道东门村(片区)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是涟水县唯一获此殊荣的村镇。“我是东门社区的‘当家人’,一家人过日子,总有些沟沟坎坎。为了老百姓过得好一点,住得高兴一点,我吃的苦、受的累都不算什么。”顾金凤说道。
“小社区”治理的“大秘密”
淮安市涟水县涟城街道东门社区共有5个党支部、142名党员、16个党员中心户。每年解决群众问题500个以上,群众诉求回应率、电话诉求办结率、落实解决居民“建言”建议率、居民满意率均达到100%。如此高的满意率,东门社区有什么治理秘诀呢?
在顾金凤的眼里,老百姓的事是头等大事。她始终把解决群众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社区小商户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缺乏看护、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顾金凤创新推出“三理”工作法。
第一步是理诉求,通过固定受理日、“三理热线”、“三理信箱”收集诉求。第二步是理事务,“三理”小组成员每人每周走访责任网格居民不少于5户,并记好民情日记。一般性事务,2个工作日解决或者给反馈。最后一步是理难题,难题是棘手的,但往往也是老百姓反映最强烈、关系最复杂的问题。
理诉求、理事务、理难题,悄然架起党群“连心桥”。除此之外,为深化社区网格化管理,东门社区积极探索推行“党员中心户”制度,共画党群“同心圆”。
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刘立生是东门社区第一个揭牌的“党员中心户”。在顾金凤的指导下,刘立生在自家客厅进行简单改造,客厅摇身变成了“睦邻会客厅”。“一开始,大家不知道这中心户是干什么的,就有点疑惑。我就通过把大家拉到家里来谈事情、解决问题这种方式,培养他们‘有困难找党员’的习惯。”刘立生介绍道。
志愿服务聚民心
对于不少居民来说,东门社区是家一样的存在。因为在这里不仅仅有让他们过上好生活的好方法,更有无数个故事温暖着他们。
扎根社区工作的顾金凤习惯去照料所有人,身边也渐渐凝聚起一群热心志愿者。社区还推行了积分制,志愿者人手一本积分手册,每次志愿服务获得的积分可以用于兑换小奖品,小小的积分体现了邻里间的温情。
参加积分志愿服务活动的居民中,就有张木林这样的退休党员。如今已经77岁高龄的张木林几乎每周都会在社区开设公益书法课。当初是顾金凤主动提出邀请,希望张木林能够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参与到社区的文化惠民活动,发挥余热。
“我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好事,所以就愉快地答应了。为了支持我的工作,社区专门为我准备了书画工作室,配备了必要的设施用品,现在办得很好。”张木林说道。
居民梅芪香和她的女儿薛蒙蒙因志愿服务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并亲切地称顾金凤为家人。9年前,梅芪香家中发生意外,四个孩子的生活全靠她一人支撑,梅芪香一下子觉得天都塌了。后来在一次入户走访过程中,顾金凤了解了梅芪香的情况,立刻帮梅芪香申请低保资金,并积极协调争取,为她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极大地改善了一家人的生活环境。“我很多年没工作过,心里很害怕,怕干不好,顾书记就鼓励我,经常来我家陪我说话,帮我解决困难。”梅芪香说道。
问题解决之后,顾金凤也一直将她们放在心上,到现在每个月都去回访。即使没时间上门,也要打个电话,关心一下一家人的生活情况。“对我们来说,顾书记已经像一个家人一样。”薛蒙蒙感激地说道。
社区治理千头万绪、千难万难,顾金凤在东门社区一干就是22年。22年前,顾金凤下岗创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却转头选择了基层服务这条辛苦的道路。22年日以继夜的思索、耕耘、收获,换来了东门社区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的持续上升。回想这22年,顾金凤最大的感受是苦中有乐、无怨无悔。近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顾金凤江苏“最美基层干部”荣誉称号。
(我苏网编辑/朱佳旻 刘静 来源/江苏城市频道《江苏最美人物》栏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