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新语 | 省政协委员苏雄:后疫情时代建议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

2021年01月26日 10:49:0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记者 / 张琳曼

  我苏网讯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现实考验下,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已成时代之需。后疫情时代,如何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今年江苏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苏州大学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主任苏雄递交了一份关于加强后疫情时代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提案,建议加强公共卫生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优化公共卫生人才评价体系

  “如果某个地方突发疫情,公共卫生专业的学生能不能上阵,做些疫情防控相关工作?”苏雄在走访调研中发现,提出这样的问题,得到的回答通常是“不能”。一方面,公共卫生专业的学生不熟悉咽拭子采样等核酸检测方式,缺乏疫苗注射等实战技能;另一方面,学生也缺少疫情流调的相关经验。

  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性事件,他呼吁建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加强公共卫生专业学生实践型、实战型和应用型的技能培养培训,共同拓展面向临床和基层的公卫技能认证培训。公共卫生专业可以借鉴临床医学专业附属医院、教学医院一整套制度建设的做法和经验,结合专业实际,加快建设形成保障实践教学的体制机制。

  除技能培训之外,苏雄认为更应该加强高水平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现代公共卫生学科专业范畴和服务范围大跨度、大幅度拓展,不再囿于传统的生物医学。一方面,公共卫生学科专业渗透拓展并服务于工程、环境、管理、法律等更广泛的领域;另一方面,这一专业也融入、吸纳了理科、文科、工科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支撑发展。

  “现代公共卫生学科专业已实现‘大卫生’的历史性跨越,不再以行业性、小学科为特征,而是事关大国计、大民生的大学科、大专业。”苏雄表示,加强这一类人才培养势在必行。

  20197月,国务院公布《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动员全社会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公共卫生事业的意义不仅在于应对突发事件,更多还体现在预防保健等日常工作中,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的体魄。

  目前公共卫生人才缺口较大,储备后备人才十分关键。苏雄还提出,“建议建立高校公共卫生学科专项发展基金,根据人才培养需求给予配套支持。在公共卫生人才评价体系方面,应更多地体现学科特点。”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