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感受这份文化亲近和精神|荔枝娱评

2021年01月23日 10:31:04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韩浩月

  (作者韩浩月,荔枝时评特约评论员,专栏作家,文化评论人;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山海情》在豆瓣电影上开分9.1,目前已经上涨到9.4,国产新剧能拥有如此高的分数,很罕见。

  《山海情》讲述的是福建对口帮扶宁夏,使西海固地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故事,在开播时,它被定义为一部扶贫剧,播到现在,显然它已经远远超过了扶贫剧所能定义的范畴。

  《山海情》的高分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由侯鸿亮、高满堂、孔笙组成的金牌团队,再一次漂亮地完成了创作任务,并以此证明:没有难创作的题材,创作态度与创作才华决定一切。

  《山海情》能赢得观众欢迎,除了幕后创作者的用心之外,由黄轩、张嘉益、闫妮、姚晨、王凯、祖峰、黄觉等明星构成的主演与特别出演阵容也奉献了精彩的演技。剧作集合了众多明星,但明星的光环全部让位于角色,没有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事实上,《山海情》里的诸多演员,在表演上都给人以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闫妮饰演的杨县长帮村民卖蘑菇,陕西话发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从一开始的平静到后来的慷慨激昂,情绪逐步递升,到最后的爆发,把杨县长雷厉风行的特点凸显到了极致。

  电视剧表演不像大银幕作品那样容易呈现更细的细节,但黄轩却在镜头前,给出了被观众评价为“连皱纹都会演戏”的表演,他塑造出来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令人信服。

  祖峰在《山海情》中的戏份不少,他饰演的白校长,眼里只有孩子、不希望学校出现任何一人成为失学儿童。在剧中,非西北人的祖峰把西北方言说得很有味道,也把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热忱与焦虑,诠释得非常到位。

  众多演员同台“飙戏”,观众也没有“出戏”,无形中,《山海情》在演员与观众之间,建立了一道奇妙的互动关系——观众能迅速地了解到,演员在台词、微表情、肢体动作等方面的丰富用意,演员在表演时,也仿佛能理解观众的心愿,这样的互动关系,在一部剧里如此频繁地呈现,是很难得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重要的表现形式,《山海情》对于方言的使用,是帮助它夺得高分至关重要的一笔,如果失去了方言的魅力,《山海情》有关西北文化与西北人情感的表达,会立刻失色许多。扑面而来的方言裹挟着一种粗砺的、包含着风沙味道的、熟悉而又陌生的文化信息,对于被各种做作言情剧、都市剧包围的城市观众来说,冲击力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与其说看《山海情》是看一个故事,不如说是感受一份文化、亲近一种精神。这种文化与精神之所以让人体会到某种力量感,是因为剧作把被人们遗落在身后的珍贵理想与信念重新捡拾了起来,并且拼凑成一个完整的“形状”,让观众在肥皂剧的虚空之外,感受到真实带来的震撼。

  扶贫剧的题材,是无法涵盖《山海情》的,扶贫故事与人物,甚至只是《山海情》的一个“工具”,它在使用这个“工具”,深入到更深的层面,来讲述环境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才是作为观众被打动的最根本原因。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