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个会做饭的“吃货”,也是一种时尚

2021年01月21日 14:31:41 | 来源:中国妇女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春节临近,团圆的年夜饭是每个人的期盼。今年,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全国各地都在倡议“就地过年”。不能回故乡吃家人做的年夜饭,我想那不如自己做一顿年夜饭,与远方的亲人视频连线,在“云端”共享这与众不同的团圆饭,也是一件“很酷”的事。

  记得前年,我还初展了入门级水平的厨艺,给家人做了一桌团圆饭。当时我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内心有些忐忑又万分激动,有些慌张又干劲十足:温习食谱、买菜买肉、洗切准备、精心搭配……一个人前前后后热火朝天足足忙了两天,再经过一上午由生到熟的加工,“十菜一汤”终于隆重登场:油焖大虾、烧茄子、葱爆羊肉、蚝油生菜……虽然卖相差点儿,但上一盘菜吃光一盘,菜品还颇受欢迎。虽然这顿饭我自己没怎么吃,但看到大家纷纷点赞,我心里的大石头落了地,满足感、成就感瞬间爆棚。原来,自己动手做一顿团圆饭,比吃了满汉全席还美。时至今日,每每想起这顿对我是“里程碑式”的饭,还是回味无穷。

  吃饭,是人类的生理本能;做饭,则是一门学问。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国理政的大学问,就藏在煎炒烹炸里。在这个“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的年代”,能吃,是福气;会做,是能力。

  当年我是看着《舌尖上的中国》动了学做饭的念头,心想我的饭碗我做主,想吃什么就去采购食材,回来自己摘洗涮切、起火放油、翻炒烹炸、烟火弥漫,这才是人间味道。可是等自己真下手去做,才发现“一看就会,一做就废”是多么痛的领悟。

  记忆犹新的是,刚学习炸丸子时,丸子一下锅全蹦出来了,更有甚者满屋飞。后来发现是丸子里水分太多,火又太大。原来,挑选食材、如何刀切、怎么配菜、油放多少、火候多大、何时下锅、翻炒姿势、调料几何……不同的菜品,要求都不一样,“凡事不可苟且,而于饮食尤甚。”清代“吃货”袁枚诚不欺我。中华美食博大精深,能把厨艺练就得炉火纯青,不下一番苦功,绝不能至。

  我的朋友倩辉远渡重洋求学,为了满足自己的“中国胃”,她打电话向家人请教、手拿菜谱钻研……经过4年反复琢磨、不断尝试,从十指不染阳春水的做饭“小白”,成长为发面蒸馒头、调馅儿包饺子、炖鱼烧肉的能手,将浓浓乡愁幻化为一道道中华美食。留学归来后,逢年过节,吃团圆饭,也都是倩辉大展身手的主场。

  的确,如今会做饭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去年疫情之初 ,大家被迫过起“宅生活”。没有外卖、不能下馆子的日子,为了“吃”这头等大事,“打工人”纷纷学习做饭技能,撸起袖子下厨房,在“吃货”晋升为“大厨”的路上,你追我赶。做一个会做饭的“吃货”,也成为了一种时尚,细细咀嚼便会发现自己做的饭最香。于是乎朋友圈晒出的不再是四处游玩的风光大片,而是家常便饭、烹饪心得。烧得一手好菜,你就是圈里最靓的人,夜空中最亮的星。

  都说生活需要仪式感,在家与亲人一起下厨做饭,围坐在桌前一起吃饭,不就是最高级的仪式感吗?“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的画面?

  蔬饭之间,是闲情,是雅趣,也是一个不断探索、自我成长的过程。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说:“我们的生命并不在上帝的掌握中,而是在厨子的掌握中。因此,中国绅士都优待他们的厨子,因为厨子实在掌着予夺他们的生活享受之大权。”春节就要到了,做一个掌握家人幸福的“厨子”,你准备好了吗?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