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地名,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但随着城市建设发展,不少老地名陆续消失。为了恢复城市记忆,南京市陆续打造了许多"地名微街巷"。最近,又有一条这样的街巷伴随着老旧小区的出新改造,与市民们见面。精致的木雕,清晰的碑刻,许多城市里的老地名,在那里成为可见可摸的城市永久记忆。
南京朝天宫街道鼎新路到红土桥的路边围栏上,一连串做工精美的木刻字牌,成了新晋的网红。每块字牌上都刻着三五句谚语,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藏"着南京的老地名。
社区居民杨世英说:“七家湾扛毛竹,这是转不过弯来的意思,这是什么含义呢?过去七家湾路很窄,只有两米多宽,而这附近宰牛、宰羊的比较多,所以人走是可以,你要是扛毛竹,直走是可以 转个弯就不行。”
像这样的地名牌,在朝天宫街道有20多块。"石门坎上擂石鼓-实打实""十字街头贴广告-众所周知"......这些谚语不仅浅显易懂、有趣,还提升了老旧小区的文化氛围。
南京市秦淮区朝天宫街道七家湾社区主任车稳说:“我们的‘地名文化微街巷’,与我们的老旧小区出新相结合,通过我们大街小巷的一些‘文化滴灌’,包括我们的墙绘、还有木雕,把我们的历史文化体现出来,把我们七家湾的文化不只是存留在档案和博物馆里。”
而在"运渎桥话+十二生肖地名"街区,墙上挂着根据12生肖进行分类的地名,你的属相是什么,南京有多少和你生肖相关的地名,到这儿来一看就知道。老地名是城市的"活化石",不仅存在于谚语中,诗词中也有体现。
南京市秦淮区朝天宫街道七家湾社区主任车稳说:“地名文化分布在我们七家湾社区的大街小巷,主要有我们运渎河两岸的运渎诗词书刻廊、甘雨巷的金陵西门印象图。”
据了解,目前南京已建立市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35个,完成地名微街巷建设百余处,除了具有代表性的七家湾"南京地名谚语"微街巷,还有富民坊"南唐天空"地名微街巷;三元巷"连中三元"地名微街巷;洪公祠"地名春秋"微街巷;石鼓路"地名史话"微街巷等。
我们也注意到,目前南京市民政部门在规划地名时,正在有意识地抢救使用当地老地名,将它们用在新建和改扩建的道路上,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沈灿 吴红鲸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