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寒风凛冽,不少湖边结出一片冰花,苏州湿地自然学校调查员“大红蓼”等人在做野外调查时,惊喜地在昆山淀山湖发现了濒危物种卷羽鹈鹕的身影。奇怪的是,这只大鸟还携带了卫星跟踪装置,就像背了“小书包”一样。
“背书包”的T169 摄影:小黑嘴
“这只鹈鹕时而站在岸边梳理羽毛,时而在水中游弋,时而飞到湖中心与普通鸬鹚一起追捕鱼类。”调查员们表示,看到这一幕,大家都十分欣喜。据介绍,在苏州地区,卷羽鹈鹕每年在12月初从北方迁徙而来,会在吴江澄湖、常熟铁黄沙等地短暂停留,最多时记录到51只的大群,随后迁徙往南方越冬。但是,在2020年1月12日,调查员曾在吴江太湖绿洲湿地公园记录到1只卷羽鹈鹕,说明冬季也会有零星的卷羽鹈鹕在苏州地区游荡。
卷羽鹈鹕 摄影:大白鹭
这只卷羽鹈鹕不同凡响,因为它携带了卫星跟踪装置(用于研究鸟类迁徙路线),编号为“T169”。据中国林业科学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焦盛武博士介绍,在阿拉善基金会任鸟飞鸟种专项的资助下,2020年7月19日,中国林科院亚林所联合蒙古鸟类保护中心(MBCC)在科布多省的Khar-Us Lake捕捉并卫星跟踪了2只卷羽鹈鹕,其中一只就是“T169”,为当年出生大约75天的雌性个体,于10月初离开繁殖地,先后迁飞经过中国内蒙、山西、河北等内陆湿地,到达天津的渤海湾区域,经过山东境内,抵达江苏的连云港湿地,然后进入江苏内陆,并于今年1月8日停歇于淀山湖。
淀山湖湖畔 摄影:小黑嘴
受焦博士所托,苏州湿地学校的调查员“大红蓼”“大白鹭”“六月雪”等人,于1月9日一早来到淀山湖,顺利发现了这只特殊的卷羽鹈鹕,并发现它背了一个“小书包”,便是卫星跟踪装置。
2020年拍摄到的卷羽鹈鹕 摄影:小黑嘴
苏州湿地资源丰富,而淀山湖更是苏州市省级重要湿地之一,栖息有罗纹鸭、斑嘴鸭、普通鸬鹚、凤头䴙䴘、红嘴鸥、游隼等多种鸟类,这里还是国家级水产资源保护区,拥有丰富的鱼类资源。近年来,在昆山记录到的鸟类越来越多,此次是卷羽鹈鹕首次出现在昆山。
链接:卷羽鹈鹕档案
卷羽鹈鹕(学名:Pelecanus crispus),体长接近1.6-1.8米,体重约10-13公斤,翼展最多可达3.5米,是苏州地区体型最大的鸟类。
卷羽鹈鹕的体羽灰白色,虹膜浅黄色,嘴直长而尖,下颌有橘黄色或淡黄色的喉囊(如同橡胶一样可以伸缩),飞羽羽尖黑褐色。雌性体型略小于雄性,幼鸟覆羽偏褐色。头上冠羽呈卷曲状,因此得名,也有“绵羊宝宝”之称。主要分布于欧洲、中亚和东亚,国内分布的卷羽鹈鹕的繁殖地主要在蒙古国和新疆,越冬地主要在浙江、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
卷羽鹈鹕为我国国际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近危物种。但在整个东亚,卷羽鹈鹕数量被认为不足150只,种群极度濒危。
(来源:引力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