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10日)是我国的第一个“中国人民警察节”,警察节的设立,是对人民警察工作的高度肯定。而1月10日这个日子对应的110这三个数字,对普通百姓来说可是再熟悉不过得了。但是大家可能不太了解的是,110作为报警服务电话,35年前起源于广东省广州市。
上世纪80年代初,地处祖国南大门的广州,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滚滚春潮,人、财、物加速流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治安情况日益复杂,犯罪的流动性、突发性、暴力性明显增强,对广州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对警务改革的呼唤尤其迫切。
广州市公安局1986年发布的一号红头文件,宣告了广州110报警服务台诞生。当年的1月10日,110作为报警服务电话正式启用,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内地建立的第一个报警服务台。
1986年110台接到的第一个电话是1月10日凌晨3:15左右,海珠广场的一个酒店发生了一宗盗窃案,嫌疑人正在盗窃物品,报警受害者通过酒店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广州110。
广州公安局的第一批接警员只有6名,杨蕴华就是其中之一。她回忆说,由于电脑在20世纪80年代还没有普及,她们在接警的时候,只能一手接电话,一手用纸笔进行记录。广州市公安局至今还保留着一个35年前记录警情的笔记本。
除了警情需要纸笔记录,接警员要面对的困难还有很多。为了快速处理警情,接警员需要对警情涉及的相关单位的电话非常熟悉,没有电脑就只能全靠人脑记住。没有导航系统,如何快速抵达出警位置,也是很大的挑战。在熟悉的过程中,接警员就是骑着自行车,或者是在坐公交的时候去注意观察走过的道路,加深道路在脑海的印象。
正是有了第一批110报警服务人员的不断努力和探索,110报警台慢慢成为了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平台。1987年3月,公安部派工作组赴广州调研后,向全国发出建立110报警服务台的要求,各地的110报警服务台陆续设立。第一个警察节的设立,也是让人民警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认可。
从1986年1月10日开通110报警服务以来,广州110服务台已经走过了35个年头。据统计,从1986年到2020年,广州“110”共受理报警求助10469.58万宗。从1986年开通第一天接听24起报警电话,到2020年日均1.5万个报警电话。而随着时代的发展,110接警的警情也在不断变化。
2020年,广州“110”接警摘机量共505.17万宗,平均每小时有575个电话进入“110”台,平均每分钟有将近10个电话打进110台。这个数字在1986年110刚开通的时候是不敢想象的。
建台之初接警员每人每年接警量不到2000宗,2000年上升至1.7万宗,如今是3.1万宗。1998年,广州率先建立以110为龙头的社会服务联动机制,继续陆续整合各行政区域的110报警服务台,到2012年,已经实现对全市各行政区域110报警求助电话的统一受理。接警数量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处警的时间却是在不断下降。平均每宗警情110台的接处警时间从原来的6分钟下降至目前的2分钟左右。
不仅警情数量在不断增加,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警情内容的变化也十分明显。由于广东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经济发展迅速,各类犯罪的花样繁多。因此警情从最初比较多的盗窃、寻人寻物,发展到21世纪,电信诈骗等新型犯罪的比例在逐年增加。从数据来看,2010年开始出现电信诈骗并逐年增多。
为了防范打击新型犯罪,守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2015年4月1日,广州警方设立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广州110开通反电信诈骗专线,突破性地将追截群众被骗资金放在接处警首要环节。仅一年后,广州反诈中心就全面升级,银行、电信等部门进驻合署办公、联合行动,进一步提升了合成作战、快速反应能力。(总台央视记者 陈丽 刘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