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王玉星
“天问一号”成功发射,中国开启首次火星之旅;“嫦娥五号”探月取壤,实现中国航天史上五个首次;“奋斗者”号坐底10909米,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回首刚刚过去的2020年,我国在极不平凡的一年中实现了一系列科学探测领域“从0到1”的重大突破,展现出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的新时代风貌,更加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跑者”、“领跑者”转变,开创了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唯有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才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不断筑牢强国之基,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就要保持攻坚克难、自力更生的志气。从“两弹一星”成功研制,到“智能高铁”领跑世界,无不充分说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攻坚克难、自力更生。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放眼当今世界,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创新之路,在解决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颈问题上强化攻坚克难、自力更生,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掌握更多核心关键技术,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就要坚定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在国际竞争赛道上,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现如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也更加需要大力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奋勇前行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寻新路径,在解决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颈问题上强化担当作为,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不断抵达新高度。
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就要增强深化合作、勇攀高峰的意识。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的关键。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科技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更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不断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积极地融入国际创新网络,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抓住赢得未来的关键,就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在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上下真功夫,大力培养和引进国际一流人才和科研团队,做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现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切实提高创新效率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回首过去,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扬帆再出发,继续奋斗、勇往直前,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我们就一定能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更多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王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