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2021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上,2021年南京市委一号文件《关于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重磅亮相。会后,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副市长沈剑荣解读文件,相关部门现场回答记者提问。他表示,四年的“一号文”,形成了支持创新名城建设的系统化“政策套餐”和“政策链条”。特别是今年的“一号文”,在全面评估前三年“一号文”落实成效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全面集成、全面优化、全面升级,有一些举措是接续用力、持续加码,有一些政策是全新设计、首次实施,可以说是“含金量”满满。
2021年市委“一号文”分为九部分,从原始创新、企业创新、产业创新、载体创新、人才创新、金融创新、开放创新、全域创新、制度创新9个方面提出20条政策措施。
其中,原始创新上,建立重大平台项目储备库,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重大平台在宁布局落地的,由政府牵头落实最高50亿元支持。企业创新上,对首次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含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的,给予30万元奖励,有效期满当年仍获得认定的再给予20万元奖励。产业创新上,每年制定八大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清单,对牵头攻关任务或承担国家攻关项目的企业,按项目研发总投入的15%、最高1000万元给予支持。载体创新上,实施“空间要素保障创新计划”,划定工业用地红线,确保30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和40平方公里科研用地“基本盘”;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单列20%,优先保障创新名城建设用地需求。人才创新上,建立高峰、先锋、宁聚、菁英计划体系,对顶尖人才(团队)给予500万—1000万元支持,其中具有标志性全球影响力的,综合资助最高1亿元;到2025年,全市新增各类人才住房12万套。
记者了解到,2018年“一号文”提出“创新十条”,重点解决战略聚焦问题;2019年“一号文”提出“六化”,重点解决政策导向问题;2020年“一号文”提出“六种机制”,重点解决产业落地问题。前三个市委“一号文”,“10+18+18”共46条有分量的政策举措,推动创新名城建设走深走实,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创新成效,创新名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快速提升。2021年“一号文”,是前三个“一号文”的全新集成。四个“一号文”有机衔接、相得益彰,既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协同性,又突出文件的创新性、前瞻性。
“今年的‘一号文’突出战略性、针对性、持续性、全面性。”沈剑荣在解读时表示,经过连续三年“一号文”的强力助推,我们探索形成了创新发展的“南京经验”,打响了聚力创新的“南京品牌”,实现了从“举措创新”到“制度创新”、从“科技创新”到“全面创新”、从“对标创新”到“引领创新”的逐步跨越。今年的“一号文”,立足新发展阶段,着眼全面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全面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针对2021年需要集中力量解决的大事难事急事,今年的“一号文”将明确的发展方向转化为清晰可操作、富有含金量的重大政策和重要改革举措,在高新技术企业打造、海外人才来宁就业创业、市场主体培育等方面,提出了破解当前瓶颈问题、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此外,今年的“一号文”对南京的创新也进行了重新架构、全面布局,进一步拓展到空间要素、金融创新、民生应用、社会治理等各个领域,涉及12个板块、50个部门,真正将创新贯穿到南京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让创新成为南京最鲜明的城市气质。
(来源:南京日报 编辑/李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