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观众看完近期在南京市博物馆开幕的“1420:从南京到北京”展,最大的感受恐怕是“壕”:“金光熠熠、珠光宝气”,这是用金银珠宝经营出奢华之色的朝代,以全盛的面貌刷新了金银首饰领域的历史。
展览上的明代饰品除了明万历帝定陵的少量藏品,其它主要出自公主、嫔妃、外戚、藩王、开国功臣的家族墓地,款式以宫样及仿宫样为主。
明 嵌宝石累丝云凤金簪 首都博物馆藏
首饰插戴之满,是明代女子盛装时的风格。
以往朝代的女子在盛装时,为了梳高髻往往会添置假发,但到了明代就直接放弃了,她们使用的是戴在发髻上的发罩,然后再插上“一幅头面”。
发罩有“特髻”和“䯼髻”两种,都是下阔上狭的尖耸造型,不同的是,前者上面的饰品须依礼而设,后者唯美是务。
明代传世绘本《朱夫人像》中的朱夫人头戴䯼髻
“一幅头面”是指插戴在䯼髻周围而装饰题材一致的各式簪钗,低配的包含一支挑心、一枚分心、一对鬓钗、三对小簪子,高配的还会增加掩鬓、花钿、顶簪等饰品。而且插戴起来要和谐有序,讲究美感,因此在当时簪戴是一项专门的技艺,大户人家在盛装出行前,要请专业的“插戴婆”代为从事。
沐英家族墓中出土的“一幅头面”
出土于南京江宁将军山的开国功臣沐英家族墓地的这幅头面,以金镶红蓝宝石的花卉造型为主,包含挑心、分心、顶簪、掩鬓等,穿戴时在䯼髻正面倒插一支挑心,两侧分别倒插一支掩鬓,挑心之下、䯼髻的口沿之上插分心,顶部插上顶簪。
比较特别的是,在明朝以前,簪钗包括两只脚的钗和一只脚的簪,到了明代基本上都是簪子,所以你在现场会看到琳琅满目的各种款式的簪子,它们既可以用于盛装,也可以插戴在常服的发髻上。
定陵出土的嵌宝石累丝龙纹金簪
明代女子的耳饰分为耳环和耳坠两种。葫芦耳环是明代最流行的样式,大概“葫芦”谐音“福禄”,寓意吉祥,现场展示的一款镶玉嵌宝葫芦耳环出自沐英家族墓。金镶宝八珠耳环呈几何图案,大方简洁,像是从现代穿越回去的,其实也是当时贵族妇女的流行款式,现场展示的两款分别出土于咸宁公主与万贵妃母亲的墓葬。徐达家族墓地出土的金镶宝毛女耳坠则是人物造型,每一个细节都很到位,想必在打造这个“药神”时,颇费功夫。
葫芦耳环
金镶宝八珠耳环
金镶宝毛女耳坠
对于手腕饰品,更多的感受就是太“壕”了,每一只都极其厚重,明代《礼部志稿》关于皇家婚礼制度中确实也是这么记载的,纯金的一般要20两一只,镶嵌宝石的可以稍微轻一些,但宝石的大小、颗数要足够,至少得14块。
现场还展示了一组沐英家族墓出土的一排5只嵌宝石戒指,宝石的颜色各不相同,如果你以为这是用来配衣服的可能就错了,明代人戴戒指一戴就是一套,《金瓶梅词话》第十五回写潘金莲的装扮时说:“露出那十指春葱来,戴着六个金马蹬戒指儿”。
沐英家族墓出土的一组嵌宝石金戒指
明代男子一般会头戴束发冠。这种头饰从宋代就开始流行了,质地通常为木、角、龟壳、果壳之类,在宋人眼里,既存古意,又风流儒雅;但到了明代,束发冠就变成了金银嵌宝石,已非风雅之境。
明代男子的束发冠比女子的䯼髻尺寸要更小一些,多在“二寸”上下。沐英家族墓出土了一件尺寸极小的金嵌宝束发冠,底径与高均为4厘米,两面錾刻海水祥云和坐蟒,冠顶有一方孔可供外插。
沐英家族墓出土的金嵌宝束发冠
明代还有一种梁冠,梁的数量依等级不同各有差异,一般来说,公戴八梁冠,侯、伯、驸马、一品官戴七梁冠,二品官戴六梁冠,往下依次递减。
束发冠上罩巾,又或加额子,总之通常也是不露头发。
明代男子束发冠上罩巾
明代男子的大带(腰带)完整的一副,通常包含二十方带銙(附于腰带上的装饰品),其中的寓意与中国古代的天文星相有关。以胳膊肘为界,前面有十一方,中间一大两小三方,代表“三台”(天文星相名);“三台”两边各为三方桃形銙,代表“南斗六星”;与“南斗六星”相接的叫“左辅右弼”(天文星相名)。两肘之间是一对“䤩尾”(腰带垂头)。后面是大小一致的七方,被称作“北斗七星”。
明代男子大带的二十方带銙
现场还展示了一些明代男子的“禁步”,这一般用于受册、谒庙、朝会所着礼服之上;还有一种“白玉云样玎珰”,一般用在常服上。当然“禁步”不是男子专属服饰,女子也有,《金瓶梅词话》就写道:“吴月娘这里,穿大红五彩遍地锦百兽朝麒麟段子通袖袍儿,腰束金镶宝石闹妆,头上宝髻巍峨,凤钗双插,珠翠堆满,胸前袖带垂金,项牌错落,裙边禁步明珠”。
禁步
除了这些明代的主流饰品,现场还有各种黄金质地的生活用品,如用来盛汤的金汤敦 、盛酒的金镶宝飞鱼纹持壶与金镶宝桃杯等。
金汤敦
金镶宝飞鱼纹持壶与金镶宝桃杯
明代的金银器制造工艺高超,尤其是金银首饰,有打作、镶嵌、累丝三种不同的工艺,打作用锤錾表现浮雕的效果,累丝以钳镊见出玲珑,镶嵌则以玉石珠宝为图案设色敷彩,奇巧至极。
荔枝新闻特稿 文/五柳 参考:《明史·舆服志》、扬之水《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