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受经济下行压力挑战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这一“花钱必问效”的改革也获得了更多提速动力。日前,记者从省财政厅了解到,两年来,江苏已基本实现“省级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任务目标,尤其是预算绩效闭环管理中,成果应用倒逼预算编制更加精准。
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体制创新的关键在于立项有评估、预算设目标、执行有监控、完成有评价、成果有应用,形成覆盖预算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的绩效管理闭环,其中“成果有应用”倒逼各单位各部门精准编制预算。2019年年底,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预算绩效管理成果应用暂行办法》,建立六项机制,对全过程绩效管理成果应用作出制度安排,特别是实现了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的硬性、量化挂钩。2020预算年度,省财政对2018-19年财政评价等级为“一般”的7个专项,首次核减预算资金1.17亿元。
省财政厅绩效管理处相关人员表示,目的不是单纯缩减资金,而是优化财政资金配置结构,督促各预算单位把钱花到“刀刃”上:
“如果项目资金评价等级为一般,也就是说80分以下的我们就要核减资金了。以前我们这些评价报告做完了以后,我们难以通过它来对预算资金的安排做出一些调整。这个制度办法出来以后,我们就有根据,而且还有具体的数据,操作都是刚性的了。”
另外,“报告与通报”机制,将5项财政评价结果报告省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将22项财政评价报告、23项绩效目标提交省人大参阅,对单位形成了鞭策。“向社会公开”机制,将所有绩效目标、财政评价以及自评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倒逼预算单位提高管理水平。该同志告诉记者,《暂行办法》实施以来成效显现,已成为财政优化预算管理、单位提升资金绩效的有力手段。
“这两年20多个重点评价报告下去以后,目前已经按照要求反馈了15个整改的情况报告了,对我们财政评价的提出的一些问题和建议,他们是怎么落实的,都写得比较详细。第二个很关键的,19年我们省里首次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纳入了省服务高质量考核的方案当中,等于是提高了硬约束;还有一个绩效信息的公开,面对社会公众的时候,我们的资金怎样使用,信息是否真实准确,那就要好好动动脑筋,不能够那么随意了。”
只窥一角,难见全貌。为了推动绩效评价本身的客观和高效,江苏还首次对环境保护、商务发展2个整合大专项组织评价,9个专项的评价时间跨度向前进行了延伸,试点评判项目全周期成效:
“以前我们做绩效评价工作,只是对一个专项资金(做评价),那就是窥一斑我见不了全貌,但是今年结合我们预算的有一个叫做专项资金整合,它等于是把环保厅和商务厅的所有的专项资金全部整合成一个大专项了,这是第一次做,等于是把我们的管理面扩得更宽了,管理的角度抬得更高了,可以更加准确的去判断我们部门的预算执行的全貌。”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全省各地正积极迈出改革步伐。比如,苏州市开展预算部门自主预算绩效管理试点,赋予其更大的预算和绩效管理自主权。无锡市绩效评估论证管理模式日趋成熟,又在系统内开展争创预算绩效管理优秀案例工作,寻找新的管理突破口。常州市将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作为“两架马车”,实行双轮驱动,打通部门“最后一公里”,将绩效职责落实到基础责任单元。南京市将财政绩效评价结果报送市政府后,分管市长组织了11次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工作力度大。全省市县力争于2022年年底基本建成“三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丁凤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