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注意了!诊断标准、用药方案有了新变化

2020年12月27日 10:32:06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上升到11.2%,是国内的主要疾病负担之一。11月25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发布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用药方案等,有了最新调整。距离《指南》调整已有一个月,目前在临床上是否已经应用?哪些是糖尿病患者特别要注意的?今天,记者采访专家,作出具体解读。

  糖化血红蛋白纳入诊断标准 重视动态血糖监测

  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将"糖化血红蛋白"纳入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专家介绍,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检测者两到三个月内的血糖整体水平,增加作为诊断标准后,有助于减少漏诊率。 

  江苏省老年病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唐伟介绍:“特别是我们中国人以餐后血糖升高更为常见,我们体检的时候往往餐后血糖是不测的,容易被漏诊,如果这位患者同时做了糖化血红蛋白,超过6.5,有经验的医生就会建议他做餐后血糖监测,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作出临床诊断,避免诊断的滞后或者漏诊。”

  在血糖控制上,新版指南增加了一个指标:24小时内血糖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所占的百分比,大于70%才算达标。所以,糖尿病人要勤测血糖,了解自己血糖变化,减少血糖波动的影响。医生建议,血糖波动不大的,每周可以测三到五次;血糖波动大的,每天要测两到四次,分别在餐前、餐后、睡前,或感觉明显不适时。一些特殊患者,建议到医院做专门的动态血糖监测。

  唐伟主任提醒:“经常出现低血糖的,通过不断调整用药增加剂量,血糖总是控制不好的,比如说早上如果剂量加大了,反而血糖更高了一定要警惕,有可能是由于低血糖以后反跳的血糖增高,通过动态监测,就非常容易去判断是属于哪种情况。”

  除了控制血糖,治疗过程中,还要警惕各种并发症。在江苏省老年病医院糖尿病患者管理平台,5000多名随访患者中,发生肾脏损害的接近28%。对此,新版指南建议患者应尽早筛查肾脏病变。

  唐伟主任介绍:“我们临床上可以给患者检测尿蛋白,但如果出现阳性,说明进展到相对比较重了,我们还有更好的指标可以早期发现肾脏损害,也就是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如果在30以内是好的,30到300叫微量白蛋白尿,300以上叫大量白蛋白尿期,就更加严重了。”

  如果出现肾脏损害,则要在控糖基础上,增加服用能使肾脏获益的药物。此外,生活方式的改变是糖尿病治疗中的关键。新版指南尤其强调体重的控制,超重或肥胖患者,3到6个月需要减轻体重的5%到10%。平时要适当锻炼,避免久坐,一周至少保持150分钟的运动时间。

   (来源: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汪乐萍 编辑/陈进)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