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古时候,临近岁末便是花鸟画的产出盛宴,有迎春之意。从今天(12月26日)起,南京博物院特别推出《百花呈瑞——南京博物院藏历代花鸟画迎春特展》,宋徽宗、郑板桥、齐白石、傅抱石等人的近百件作品展出,堪称本年度花鸟画最强阵容,都是难得一见的画界珍宝。展出截至2021年3月28日。
在中国画中,凡以动植物为描绘对象的绘画,统称“花鸟画”,画法则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等数种。花鸟画始于唐代,兴盛于宋元,滥觞于明清。展览以时间为线,展出每个时期画家的代表性作品。
南京博物院陈列展览部主任万新华介绍:“基本上有五分之二的产品都没有公开展示过,展览里头有很多名家名作,我们通过宋元部分、明代部分、清代部分跟20世纪部分近百件的作品,勾勒出宋元以来半部花鸟画史的一个发展之路,普通观众、美术爱好者跟艺术家都能找到各自的坐标。”
因为年代久远,明清以前留存下来的花鸟画数量极少,可以说件件珍品。展览的重磅开篇是宋徽宗赵佶的《鸜鹆图》,画中三只鸜鹆,淡墨渲染,无论是从久远的年代来看,还是宋徽宗的身份,这都极为珍贵。
旁边一幅画作是元代李衎的《修篁树石图》,坡石修竹三株,以浓淡之墨满布竹叶,配以枯枝、萱草点缀,既有随意书写,也有周到细致,形成鲜明的对比。万新华说:“几乎南博的展览史上从未展出过,画幅也挺大,而且是他典型的画竹代表作。他的风格也难得一见,大家都知道元代历史上文人画梅兰竹菊特别盛行,他的特点注重写生,画得很生动,有书法用笔。”
到了明清时期,画派已是各成体系,有“林良写意、吕纪妍丽”,也有“常州画派”“扬州八怪”“海派”……勾勒起百花齐放的花鸟画发展之路。齐白石《群虾图》笔笔传神,郑燮《托根乱岩图》透着正气凛然,傅抱石的《天竹图》显得笔墨疏放……
在展览的正中间位置有一幅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的《百花呈瑞图》,是迎春特展主题的来源之作,上面绘有牡丹、秋葵、水仙,用笔工整细腻,设色清新明快。为何以此为题?万新华说:“尤其在一些喜庆的时间段,中国的文人普遍有一种趋吉的心理,通过这种繁花似锦的方式来迎接我们的美好生活。所以我们特意去策划这么一个展览,向社会奉献一种文化产品,达到我们博物馆人对公众的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
更多详细报道,欢迎收听江苏新闻广播(南京地区FM93.7,苏南地区FM95.3)的各档节目:《江苏新闻联播》07:00-07:30《新闻早高峰》07:30-09:00《新闻晚高峰》18:00-19:00。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顾倩颖 编辑/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