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 西安雁塔区:经济“领头雁”的幸福变迁

2020年12月20日 09:25:06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小康社会、小康生活,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千年期盼。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为记录好、呈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壮举,荔枝新闻深入全国在小康社会建设中颇具特色的市、县(区)或村,把笔头和镜头对准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如实记录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小康而奋斗的非凡历程与辉煌成就,生动展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拼搏与奉献,展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示小康的成色与温度。 

  荔枝新闻 记者/王晟 汪伟捷 发自西安 出品/陈嘉骏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曾因大雁塔得名。这里坐拥西安科教文化旅游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推进产业升级,追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中,雁塔区位列第16名,连续第三年领军西部各地城区,紧追长三角和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堪称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领头雁”。  

  高质量发展,除了经济要硬核,治理需有方,还应包含城市的宜居,环境的友好,更应体现在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上。

  荔枝新闻奔赴西安,探访大雁塔下几个颇具代表性的社区,考察当地居民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幸福变迁。

  “文艺范社区”  的浓浓人情味

  雁塔区的红专南路社区,在陕西省乃至全国的社区工作中都颇具名气。

  随便找个日子走进社区,在任何一个小广场上,您都能看到健身的人群:太极拳、广场舞各有节奏,柔力球转转悠悠、羽毛球上下翻飞,舞剑方阵剑光闪闪,舞扇团队花扇“盛开”。

  晨练的人群还没散去,那边社区的舞蹈室、排练房已经练起早功,而书画室、图书室则伴随着清茶的香气,安安静静地开启了一天的节奏。  


舞蹈队在社区的练功房排练

  白天是老人们的主场,到了晚间,下了班的中青年人也会陆续加入。他们在乐器、合唱、摄影交流等活动中放松身心,在各自的兴趣中享受快乐。

  这就是红专南路社区的日常:十多个文艺团体,各种兴趣小组,带给社区居民强烈的归属感。若是遇上社区举办文艺汇演、书法比赛、摄影展览和小朋友们的专题活动,还会出现各种临时的结对凑组——在这里,“网格化”不仅仅用于社区治理,还把社区居民组织起来,各出节目,各亮绝活,在社区的舞台上一较高下。  

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红专南路社区党委书记闫中华  

  社区党委书记闫中华非常自豪:“群众有丰富的文化活动,社区就有强大的凝聚力。”

  19年前,闫中华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从一所职工学校的校长,转型为西安最早的一批社区工作者。

  新成立的红专南路社区,由几个老国企的家属区合并而来。怎么能把大家凝聚在一起,温暖人心?闫书记想到了用群众文化活动聚人气。  

  社区乐团在演出中

  2002年,社区举办了第一次书法艺术展览。没有场馆就他到处借房子;没有展架他带着大家自己做;没有经费他就自己贴钱,就连唯一留下来的现场照片,还是居民拿来自家傻瓜相机拍摄的。

  闫书记记得很清楚,当时参展居民上至80岁的老人,下至八九岁的孩子,总共有170多人。最后评出的一二三等奖,奖品价值分别是5元、3元、2元。

  就是这么“寒酸凑合”的展览,却激发了居民们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歌咏比赛、舞蹈大赛、太极拳比赛……大家对什么有兴趣,社区就组织什么活动。随着西安市、雁塔区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对社区工作越发重视,不断加大投入,红专南路社区新建了各种活动场地,文艺团队扩充壮大,群众文化活动形成特色,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在西安音乐学院的支持下,社区民族乐团参加过国家级、省级多场文艺汇演和民乐大赛;社区舞蹈队在各地比赛屡获佳绩;社区合唱团的美声唱法曾经让著名音乐大师阎肃都称赞:“想不到一个社区合唱团的水平能有这么高!”  

  红专南路社区合唱团在音乐厅演出

  丰富的文化活动,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精神修养,更把大家的心连在了一起。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大家一起出手相助。社区独居老人,总有人嘘寒问暖,不是送上自家的热饭热菜,就是逢年过节帮忙打扫卫生。春秋两季,居民们还会互相邀约,集体出游。

  就连社区之外的人们,也会被这里热情、融洽的氛围所感染。西安著名的“邓景元社区康复志愿服务中心” 曾经来红专南路社区义诊。居民们投桃报李,全程送茶送水。到了饭点,大家还组织起来,轮流送去自家烧好的午饭,把医生护士们感动得不行。他们就此在红专南路社区设点,坚持每周义诊,至今已经持续了8年,在雁塔区乃至西安市传为佳话。

  闫书记说,群众文化活动更是个传声筒——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大家在活动中常常会反映遇到的困难,也会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不少启发。

  社区经常请来西安邮电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为老年居民解决智能手机使用中的困惑,手把手地带着大家学习使用微信、支付宝等功能。在今年10月的培训班上,还专门为老人讲解怎么出示自己的“健康码”。

  有人称赞这项活动策划得好。闫中华却说:“这哪儿需要策划呀?我们整天跟大家‘泡’在一起,怎么会不知道大家的真实需求呢?”

  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红专南路社区先后获得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等一系列国家级和省市级荣誉,成为全国知名的“文艺范”优秀社区。

  好看更好住  200多小区一年实现华丽变身

  西北的冬天寒风凛冽。每年11月中旬到来年3月,西安市绝大部分地区都会集中供暖,然而明德门北社区(当地简称明北社区)曾有1312户居民,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房子建成的时候就没装暖气片,跟市政供暖网络完全脱节。  

  14号楼的住户赵红,一到冬天就发愁:娃娃放学回来写作业,小小的暖风机在桌上地上轮流摆——“手烤暖和了,脚冻了,脚暖和了,手又冻了”。一楼还容易返潮,地上湿漉漉的,打扫卫生都不太敢拖地。

  为了取暖,赵红和其他住户只好在家里生煤炉——灰大烟大,还得防火防中毒,夜里睡觉都要加着小心。

  这些难题,全都在雁塔区去年的拉网式摸排中被一一记录。在今年开始的老旧小区改造中,居民供暖被当作重点任务加以解决。

  明北社区的居民议论纷纷:“新接暖气贵不贵?”“好用吗?”“今年能用上吗?”

  “没想到政府的动作这么快!”赵红家56平方米的房子,改造中装了4组暖气片。10月底装好,11月16日就接通了暖气,这个位于14号楼最西边的小家顿时暖意融融。

  现在,孩子回家可以穿短袖,衣物和地板家具都是干干的,至于取暖费用更让赵红心里踏实:定制加装暖气片花了4000多元,四个月采暖费总共1304元。以前每年冬天烧蜂窝煤还得1000块钱呢,哪儿能跟这个比。  

有了暖气,赵红冬天也敢在家里养上几盆花

  社区主任马惠惠更是长长地出一口气:以往老小区没有停车位,私家车乱停乱放很普遍”。社区干部前脚苦口婆心把这辆车说服开走,转过头来,另一辆已经亮起倒车灯准备“填空”。

  有一年,社区12号楼某户失火,飞车赶来的消防队员全被堵在社区入口,只好像马拉松一样,把一根根消防水带接起来,穿过乱停乱放的“八卦阵”,一直铺到失火现场才喷水施救。

  “那边火上房了,这边还要一节、一节、一节地扯水管……”马主任直摇头,从此一到干燥的秋冬季她就提心吊胆,一遍遍给大家念叨注意防火。

  趁着这次社区出新,道路两侧从马路牙子上新“掏”了车位,再加上合理布局公共设施,一下子就腾出不少路边停车点,社区中央还设了集中停车场。车位划线清晰,限位器俱全,车主们停车再不用“盯上家防下家”,一把就能停到位。路中间留下的宽度足够消防车进出,从此大家省心也安心。     

2019年的明北社区 来源:社区办公室  

2020年12月改造完成即将验收的明北社区

  既要好看,更要好住。到2020年12月,包括明北社区在内,西安市雁塔区总计有119个老旧小区完成了出新改造。不仅楼里楼外和小区环境旧貌换新颜,屋顶屋面防水、上下水改造、线缆入地,加装安防和照明设备等老大难问题也一并解决。

  冬日暖阳下,即将竣工验收的小区里,工人师傅们小心地给绿地补上草皮,细心浇水。不远处新建的儿童活动场,妈妈们陪着孩子玩滑梯、跷跷板,大一点的孩子在彩色塑胶地面上兴奋地蹦蹦跳跳。

  到2021年1月底,雁塔区还将有第二批84个小区出新完工,所有的居民都会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过上一个舒适祥和的新春佳节。

  微型养老院 创出了大名气

  清晨7点的西安,天刚刚蒙蒙亮。等驾坡街道千户社区的老年餐厅亮起灯光,开始了一天的服务。社区的老人们三三两两,提着饭盒餐具来排队领餐。小刘师傅和同事们热情地打着招呼,手脚麻利地把早餐一一分装。馒头、包子、鸡蛋、玉米、各种开胃小炒,清清爽爽,任选四样只要5元钱。  

  这是雁塔区引入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后,在各个社区提供的老年助餐服务。这也是西安全市近几年大力推广的助老养老新模式。

  早饭5元,午餐10元,荤素搭配,注重营养,饭菜够软,物美价廉——老年餐厅为社区老人省去了不少麻烦。  

  7点30分,小刘师傅跨上电动车,为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送餐上门。

  “朱师傅,开开门,小刘给你送餐啦!”“李老师,早上好,小刘送来早饭啦!”

  这些80多岁的老人们笑眯眯地说,每天听到刘师傅他们热情的嘘寒问暖,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这一天就开始有滋有味儿了”。  

80多岁的退休工人朱师傅,每天早上都能收到小刘送的早餐

  助餐时段之外,小刘师傅和他的同事们,还要维护理疗室、活动室,还有社区的书法、音乐等老年大学授课教室。连老人家里换个灯泡,电视调整设置等等琐事,都会请他们提供上门服务。

  稍有空闲,社区党支部书记朱梅会和刘师傅一起,去微型养老院看望老人。

  自从4岁跟着父母搬来西安,朱梅在千户社区一住就是四十多年,所以很多老人她都认识:“他们看着我长大成人,我看着他们步入老年。”彼此熟悉又亲切的感觉,既给她工作带来便利,也带来了紧迫感。  

千户社区党支部书记朱梅

  这是一个老社区,15000多位居民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1300多人,其中还有120位是独居空巢或者行动不便的老人,养老问题非常突出。

  在雁塔区和街道的支持下,千户社区选了又选,最后引入了第三方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各种助老服务终于可以开始推行,特别是创新的微型养老院。

  这是社区内一户100多平方米的单元房,进出有坡道,室内光线很通透。被整体租下后,室内做了适老化改造,装了扶手、红外监测、呼叫报警等设备。社会服务机构派出的两位专业护工驻守这里,最多的时候可以同时照护6位老人。  

微型养老院,沿墙扶手等适老化设备样样齐全

  社区的老人们可以在此短期托养。比如刚从医院转回这里的一位大爷,孩子们上班照顾不过来,需要请这里的护工们协助理疗和调养。

  当然也可以选择长期养老。在客厅里看电视的一位阿姨就拉起朱梅的手,连夸这里的护工师傅们工作如何周到,讲她每天在小区转转,去老年活动室玩玩如何开心。她乐呵呵地说:“我打算就在这里住下去啦。”  

  在雁塔区打造的区、街道、社区的三级养老服务设施中,微型养老院可以算是基层养老服务的创新模式。所以,不少有养老困难的家庭纷纷上门考察,就连其他社区的居民都会慕名而来,申请入住。

  雁塔之下 幸福有了新期待

  新的一年就快到了,雁塔区的社区干部和居民都有各自的憧憬和期待:

  红专南路社区的艺术团体正在加紧排练,来年文化活动会更丰富,老哥哥老姐姐们将有更多的机会在舞台上一显身手。

  闫中华书记希望同事们多多学习外地的新经验——创新的治理和服务,会不会让本社区居民的生活体验更加耳目一新?  

  明德门北社区的赵红大姐,和很多邻居们一样,趁着小区彻底翻新,要在明年开春把家里装修一新,把日子过出新滋味。

  马惠惠主任琢磨着:社区已经焕然一新,得赶紧跟物业公司、全体居民好好商量,未来怎么把这个“新家”维护得井井有条。

  千户社区里,小刘师傅的身影会继续活跃。全社会不断加大对养老助老的投入,让他坚信这份工作不仅能换来老人们的肯定,自己的生活也会跟着更有奔头。

  朱梅给自己定了个新目标:明年争取在社区里物色到更多好房子,扩增微型养老院,让更多大爷大妈的晚年生活有所依靠……  

  每天采访结束,都已华灯初上,各个社区周围的饭馆早就热闹起来。“羊肉泡馍”的招牌灯光暖暖,玻璃门后热气氤氲,在冬夜里格外诱人。热情的店家会时不时提醒外地客人:别嫌馍太硬,掰碎掰细了,就能在老汤中炖出味来。

  这是陕西人对吃的灵感,也是当地人对生活的感悟——生活中即便有再大的难题,不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只要细细掰开,在智慧、创新和时间中浸润,何愁品不出幸福的滋味?

  (本文系荔枝新闻专稿,拒绝一切删改)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