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栏目是由荔枝新闻和知名自媒体公号《四味毒叔》联合出品,由著名媒体人谭飞、李星文、汪海林、宋方金、史航担任主持,推出围绕江苏艺术名人访谈或文艺作品评论的36期节目。
季春艳:“我希望那些年轻戏曲人能够传承优良传统,同时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能够静下心来,好好的守住这份清贫,在未来的戏曲舞台上,绽放他们的光彩。”
锡剧《追梦路上》丨无悔奉献,秀美人生
谭飞:欢迎锡剧名家季春艳来到《四味毒叔》,季老师好,我是应该叫你季老师,还是叫季小妹呢?
季春艳:谭老师,您好,就叫我春艳吧。
谭飞:近日,由你主演的锡剧《追梦路上》荣获了2020紫金文化艺术节“入选剧目奖”,你本人也拿了“优秀表演奖”,据说现场有很多观众看了之后都眼含热泪,掌声雷动。在你看来,这个戏打动人心的原因是什么?你怎么看待这部剧的成功?
季春艳:锡剧《追梦路上》,它是一部反映当代真实题材的现代戏,以时代楷模黄文秀为原型,展现了她在帮助百姓们脱贫攻坚路上的一个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的精神,也用青春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的一个故事。这部戏能够成功的原因,其一,原本这个英雄事迹就非常的打动人;其二,我们的编剧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又把故事进行了加工提炼,最后搬上舞台的故事情节也是比较感动人。其三,我们所有的主创人员和每一个演职人员在创作的过程中都投入了非常真挚的感情。每个演员在每一场的排练,演出的过程中都是用心、用情,真心地去演绎剧中的每一个人物。这几点可能是能够打动观众的重要因素。
谭飞:所以说,锡剧《追梦路上》是第一部来反映黄文秀事迹的戏曲。
季春艳:是的,我想以戏曲形式的话,可能我们是第一家。
谭飞:那你为这个角色都做了哪些准备呢?
季春艳:刚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是先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因为对文秀的情况还不是特别的清楚,所以我开始通过电视、网络、报刊去更多地了解文秀的事迹。在拿到剧本以后,就开始不停的在排练场进行排练,这出戏除了大量的唱腔和表演以外,还有文戏武唱。在整部戏的最后文秀开车回白坭村的时候因恶劣的天气环境而遇难,这场戏是要与舞台上虚拟的石头做斗争的。为了表现环境的恶劣,导演帮我设计了好几个技巧动作,比如说最简单的圆场、劈叉,然后稍微有点难度的,乌龙绞柱,还有一个挺空前桥。这些技巧动作都是我少年时在戏校练习过的。
谭飞:是在学习童子功的时候?
季春艳:是的,但是自从进团以后都是以唱文戏为主,这些技巧要让我一下子拿出来还是有难度的,导演就鼓励我,让我不要着急慢慢练习。接下来就是每天扎在排练场里,早起晚归。有一次跟演石头的学员配合得不是很默契,导致他用力过猛,翻过去着地了。
谭飞:他着地还是你着地?
季春艳:我的脸着地了,还破了皮,出了血,留下了一个小印记,现在洗脸了以后还能看到有一点印记。
谭飞:那也算是为这个角色所付出的光荣印记。
季春艳:算是汗水和印记吧,其实我在准备唱腔工作的时候也是下了一些功夫的,因为我是领衔主演,我认为我有带头表演好的责任。最后的结果来看,大家都说非常的好听,唱腔优美动听。在作曲方面请的是著名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冯石明先生,老爷子作的曲都是非常优秀的。我们坐排、创排的时候他也都跟我们一起驻扎在当地酒店,一场出来了,他就开始作曲。我就是每天白天排练,晚上回酒店房间去学习,去研究怎么唱更好听,在排练之余也请教了我的先生倪同芳老师,她也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不管在念白还是唱腔上都给了我大量的建议,她要求我把锡剧原汁原味的一些韵味都给融进去。她说我现在是一位慢慢走向成熟的青年演员了,所以就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不要光唱谱,要把锡剧很多更好听的韵味跟韵律给揉在里面,还要给融合好,让唱腔更加动情更加地打动人。
谭飞:所以这几位老先生对你的帮助还是很大的。
季春艳:确实是这样。
谭飞:我也听说这个剧本数易其稿才有今天的呈现效果,但是有个话叫传统戏曲,剧本好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演员的表演,你怎么看这个观点?在排练中自己有没有修改一些东西,修改最多的是哪一部分?
季春艳:我觉得刚才您说的那个观点,我不太赞同,我觉得一剧之本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这个剧本修改的地方也挺多的。据说在我进排练厅之前,当地的领导发给我的本子就已经改了好几稿了。后来在我们坐排的时候,又通读了几遍剧本,当时导演、演员都在,每一场也都有调整。
谭飞:所以调整的还是挺多的?
季春艳:挺多的,特别是在最后一场文秀遇难的那场戏当中,中心的唱段,描绘文秀心理的唱词,当时导演和作曲老师晚上加夜班在一起在探讨,然后给予了编剧很多非常好的建议。
谭飞:那么本次紫金艺术节,锡剧可以说是大出风头,出了很多剧目,形式也很多元,既有古装也有现代装,既有传统也有新排,既有名家也有青年组合,既有线上也有线下,可以说是非常丰富。那你怎么看待这几年锡剧的一个良性多元的发展?
季春艳:这几年我们省团一直是在传承一个“大锡剧”的概念,不光是我们单位自身在创排原创剧目,还跟各地方院团合作。比如说我去年借调到我们南京江宁区锡剧团,创排了一个原创的现代戏《雨花谣》,还有今年我也是受邀来到惠山区锡剧艺术传承中心,来领衔主演《追梦路上》黄文秀这个角色。这几年一直都是在做这些事情。大概在十年前,我们团还开办了戏曲进校园活动,让我们锡剧走进小学课堂,让孩子们也了解锡剧。其实现在好多年轻人都不太清楚锡剧到底是什么?那么让孩子进入,家长就会开始关注,这样大家都知道锡剧是怎么一回事了。其实无形当中也增加了许多年轻的锡剧观众。我们锡剧这几年也成立了影业公司,现在也已经拍摄很多部戏曲电影了。比如《紫砂梦》,上个月已经在南京首映了,还拍摄了我们锡剧的代表作《珍珠塔》。
谭飞:挺好。那第9届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由你担当独唱的锡剧节目《董存瑞》大获好评。对于英雄人物表现其实有很多形式,和电影相比较,你认为传统锡剧舞台艺术有哪些独特的魅力?
季春艳:我觉得戏曲它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跟电影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戏曲它不光是演员,它的服装、道具、化妆、灯光,每一项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谭飞:戏剧舞台它肯定跟电影比还是有所不同的。比如说,在戏剧舞台上,它需要你一口气唱完,但是电影是可以NG的,拍几条都行。但是对戏曲的演员来说,唱完的感觉是很过瘾的,是不是?
季春艳:是的,因为戏曲演员在舞台上他是不能重来的,不能像电影一样。所以说它对演员的要求是很高的,手眼身法步到唱做念表。我们戏曲演员是从小就要进入戏校开始练功、学习的。男生在这段时间中经历变声、变嗓、倒仓,如果变得不好,那就很遗憾唱不了戏,所以培养一个戏曲演员来说还挺难的。
儿时遇锡剧,一生追随的眷恋
谭飞:你算是江苏锡剧院旦角中,比较年轻的80后国家一级演员,那你是如何接触到锡剧的?你认为对于学锡剧的演员来说,什么特质是最重要的?
季春艳:我接触锡剧其实是因为我的奶奶,奶奶喜欢看戏,不光喜欢锡剧,越剧也很喜欢。在我记忆当中只要有戏班来演戏,她都会带着我去看,我会从头看到尾,基本上是不打瞌睡的,有时候回来还会模仿,穿着大人的长衬衣或者裙子,当时就很喜欢很感兴趣。
谭飞:那当时是如何开始学习的?
季春艳:有戏校来到我们学校招生。我小学五年级就去了戏校。
谭飞:那家里没有争议吗?
季春艳:有争议,虽然我奶奶最喜欢看戏,但也是最反对的。因为她知道学戏很苦。她不光看到了演员的台前,还看到了幕后,她说戏曲演员冬天穿得很少,夏天穿得很多,而且要练功,非常的不容易。
谭飞:最后可能父母力排众议,所以还是去学了。
季春艳:对,是的,当时来招生的老师们说这个是事业单位,国家编制,户口也能解决。所以还是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毕业以后进入工作单位也是包分配的。
谭飞:那你觉得你当时有什么优势?因为我原来跟昆曲界的很多名家聊,他们说学昆曲,如果是苏州人,他是有先天发音的优势的。同样你作为无锡人,在锡剧发音上也会有些优势,那在其他方面你认为你的优势体现在哪里?
季春艳:我在学校的时候就是文艺积极分子,是大队长,也是文艺委员,就经常出去唱歌比赛。
谭飞:性格比较外向?
季春艳:性格倒不是外向,就是在文艺方面有一些天赋。
谭飞:就是见到舞台不怵?
季春艳:是。
谭飞:有些人可能在台上就特别紧张,但通过和你聊天,我觉得你是台上一点不怵的。其实影视圈也有很多演员他有社交障碍,他们没法跟陌生人聊天,但是一到镜头前他就一下放松了。
季春艳:可能得聊着聊着才能放松下来。
谭飞:你曾成功塑造了《珍珠塔》中的彩萍、《孟姜女》中的孟姜女、《玲珑女》中的李翠英、《绣襦记》中的李亚仙等多个生动的艺术形象,其中你自己最难忘的是哪个角色?你觉得锡剧表演艺术中的角色塑造比起其他戏剧艺术形式中的角色塑造有哪些不同?
季春艳:其实还是一样的,因为戏曲是相通的,刚才您所说的这几部戏中印象最深的我觉得是《绣襦记》的李亚仙。因为这部戏是我毕业进团以后的第一部担当女主演的一部大戏,那个时候由倪同芳老师带队,带着我们这一队人马来到我们江苏周边地区巡演,连演了二十多场。在学校的时候是学院派,但进入了单位正式担任主演,走向市场,走向剧场,通过舞台的实践让观众去检验自己的时候它又是不一样的。
谭飞:对,而且可能还是刚从学校出来,经验和台风上还是很考验人的。
季春艳:那一轮演出好像接近三十场。通过这么多场的在舞台上的磨练,自己也得到了很多的收获。因为老师也在旁边,每演一场,她都会给我总结。
唱响经典丨锡剧和昆曲的碰撞与融合
谭飞:你也曾演过《牡丹亭·游园》选段。《牡丹亭》是昆曲中的经典,当初是怎么想到把昆曲《牡丹亭》移到锡剧的?当时观众的反响又是怎样的?
季春艳:其实小时候在戏校的时候,我就学过原版昆曲的《游园》。
谭飞:那你也会唱昆曲?
季春艳:会,但是唱得不好,那个时候倪老师看到了我演这一折,在她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我这个人也对这出戏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觉得传承是根,发展是创新,所以我们锡剧其实要更多的去借鉴......
谭飞:借鉴外面曲种的一些优势。
季春艳:对,她是想更好地提升我们锡剧闺门旦的舞台的表演质感。因为我们锡剧行当分得不是特别清,闺门旦的一些表演还需要借鉴昆曲的柔美优雅来更好地体现。所以她就邀约了著名的昆曲艺术表演家孔爱萍老师。
谭飞:对,我跟她也聊过。
季春艳:她人很好,她过来亲授的,我们把她原汁原味的一招一式的动作、表演都借鉴过来了,然后又请了我们作曲冯石明老师根据动作对仗配对,在排练场不断磨合,再加入一些我们锡剧的元素,然后搬上舞台,经过观众的检验最后还是成功的。有位资深戏迷说他近几年看了这么多出移植剧目,他觉得这一出戏的移植在唱腔上、表演上还是很成功的。
谭飞:那你认为锡剧跟昆曲的区别在哪儿?除了发音肯定是有区别的,其他方面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季春艳:昆曲它是曲牌体,我们锡剧是板腔体,所以它在唱腔上就有很大的区别,在发音上我们是吴语系,昆曲则是偏苏州话多一点。
谭飞:好,那么昆曲和锡剧都是流传于江南的戏曲艺术,二者的发展中,其实都相互吸收了对方的精华,像《十五贯·访鼠测字》改编移植自昆剧的一曲折子戏、昆剧《三夫人》改编移植自同名的锡剧《三夫人》。那么锡剧、昆曲两种音乐风格进行统一加工并改编和创作,你们还做过哪些尝试?你怎么看待这种音乐风格的融合?
季春艳:我在去年又移植了一折昆曲,跟我们昆曲著名表演艺术家胡锦芳老师学习的,她来亲授的,首先我们学了昆曲版的《千里送京娘》。
谭飞:这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
季春艳:我们学了昆曲的唱腔,表演和动作。学来之后就为我所用,就是请冯老师用我们锡剧的唱腔作曲,最后再把昆曲的动作和表演给融合进去。
谭飞:实际上就把两者优势结合在一起,所以最后的演出也是挺成功的。
季春艳:是的,我们在锡剧表演的时候还把故事情节精简了一些,原本这出戏的昆曲要将近五十分钟,精炼了一些之后,变成了三十几分钟,胡老师说这个版本精练得还挺好的。
谭飞:就是变成了比较浓缩的精华版。
季春艳:对,是的。
夫妻伉俪十年如一日深耕锡剧
谭飞:那再讲到你的丈夫周东亮老师,他肯定是很出色的,被称之为锡剧王子。那你们两位是因戏结缘吗?能简单说说你们俩的爱情故事吗?
季春艳:可以说是因戏结缘,因为学了锡剧之后进了单位和他相识,所以说是因戏结缘。
谭飞:他算你的师兄吗?
季春艳:他比我高一届,可以说是师兄。
谭飞:我觉得你们俩看着都特别年轻。
季春艳:谢谢。
谭飞:那在你的心中,你的丈夫是个什么样的人?
季春艳:在艺术上,我把他当做我的偶像、我的榜样。
谭飞:那你属于跟偶像结婚了,这也算是一个人生的胜利。
季春艳:因为他比我大一届,所以他在学校的时候就已经演过一些比较出色的戏剧了。
谭飞:那他在家庭生活中是不是也是一个特别细心的暖男呢?
季春艳:其实他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发挥他暖男的特性,因为他的工作真的挺忙的。
谭飞:他还是为了锡剧事业,一心扑在这上面。
季春艳:是的,也正是因为我是从事这行的,自身也是演员,所以还比较能理解,从而也能够克服一些困难,并去支持他的工作。
谭飞:你们两口子经常搭档并共同出演锡剧,那么你们在台上搭档时有什么不一样的默契吗?你的先生周东亮,他在你的舞台表演上是否有给你带来启发?
季春艳:我们两个人的默契肯定要比和别人搭档默契要多一点,因为我们在家就可以排戏。比如戏中的这个词不熟,我们在家就可以说一说。每当创作新戏的时候,我们就是对方的镜子,同时也给对方提一些建议,告诉对方如何改进会更好,其中包括在唱腔上,以及对人物的理解,我们都会互相探讨,我觉得这个方式挺好的,这样我们就会有很多的共同语言。
谭飞:那他对你的启发也是很大的,因为他有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
季春艳:是的,他会帮我分析人物,比如说《追梦路上》这个剧,他就会帮我分析,其中包括在声腔方面,因为当时我在外地,有时候我就会录音发给他听一听,最后他会给我一些很好的建议。
谭飞:所以他对你来说有点亦师亦爱人的感觉。
季春艳:是的,会有这种感觉。
谭飞:他也算是你的老师之一,因为他演出的经验确实很丰富,而且我觉得他是一个很自信,双商都很高的人,同时他又很幽默,所以在台风上对你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季春艳:有,因为他是我的偶像。
谭飞:那过了这么多年,他现在还是你的偶像吗?
季春艳:现在也是。我喜欢他在剧中所塑造的人物,也喜欢他在台上的那种认真和执着的样子。
谭飞:这样的男人最帅气,我看你眼睛里还有爱的光芒。
“师带徒”添干劲 “传帮带”共成长
谭飞:可以讲讲你跟你师父倪同芳老师是怎么认识的吗?你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拜师?他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你平时跟师父都是怎么相处的?
季春艳:实际上在我很小的时候,倪老师就已经很出名,在那个时候她会到学校来授课,但是她有很多演出就很忙。她也是我心中的偶像,在当地乃至我们全省,她都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好演员。所以在我毕业以后,我的身边有很多关心我的老师都建议我去拜倪老师为师,其实我当时心里也有这个想法。但是我那时候还小,就觉得倪老师很严肃,有点怕。后来老师跟我说,趁着年轻要脚踏实地,要跟身边的老师好好学习,学习他们的各家所长。在你经历过一段时间的磨练之后,你在业务上就会有所长进。我才敢跟老师表达出我的心愿。有一次,我记得是2009年的时候,我办个人专场,那次我请倪老师帮我做主持人,那是我第一次办个人专场。然后我就跟老师说,我的简介上面能不能写倪同芳老师指导?那天老师突然很开心,她说,你就写你是我的学生吧。这可以说是老师对我的一种认可,所以我特别的开心。
谭飞:确实戏曲界讲的是传承、是师承。上次我们跟您老公聊的时候,他正好在收徒弟,好像当时你也有上去,因为你是师娘。
季春艳:我有印象是收朱鹏的那次。
谭飞:对,你怎么看待收徒这件事?今后有收徒弟的打算吗?
季春艳:有,但是要等我的艺术再精进一些的时候。
谭飞:那你觉得是几年后?
季春艳:这个没有限定。
谭飞:因为你本身把这个事看得很神圣。
季春艳:对,但是我觉得我自己还不够优秀,所以我要让自己更加优秀,这样才不会耽误到宝宝们,不会耽误到学生们。我觉得他们就像是当年我的老师所说的那样,趁着年轻要向各个老师学习。我的老师很开明,她不限制我,不是说你必须只能唱我演的戏。她觉得只要适合我演的戏,我都可以去学。
谭飞:就是她没有太多门派的禁忌,不会说你只能学这个,不能学那个,从来没有过,所以她是很开明的一个老先生。
季春艳:非常开明。
谭飞:所以在你看来真的要成为大家,心胸一定要开阔。
季春艳:是的。包括老师对戏曲的那种精神,就是哪怕她身体不好,只要有演出请到她,或者让她帮忙救场,她都会竭尽所能。特别是去年的一次救场,我的师姐身体突然不好,就请到了倪老师去救场,但那是她自己也有腰伤,而且当时是需要去外地的,我们单位当时还怕她可能不会答应,但是她听说了这个情况之后,第一时间就答应了。所以有这样一位老师给我做着榜样,我能学的东西就有很多很多。
谭飞:一定要一直地学下去。
季春艳:是的,可以学到的东西太多了。
筑梦锡剧丨弘扬传统,守正创新
谭飞:听说你一会儿要去航空航天的一个学校去讲课,能和我们讲讲你跟学生们都分享一些什么?就是哪些部分?因为我想知道那种对锡剧可能还不太有认知的一些素人,或者观众,怎么去学这个门类?
季春艳:其实今天要去的是大学,他们之中有的人研究地还是很深的。
谭飞:他们也算是专家了。
季春艳:是的。今天会跟他们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们锡剧的历史,锡剧的曲调,锡剧的流派等等。
谭飞:就是从历史的沿革上介绍一下锡剧。
季春艳:对,再给他们介绍一下近几年拍的锡剧电影,还有一些原创戏。比方说《董存瑞》《显应桥》《追梦路上》。通过视频让他们了解和接触一下,现场我也会给他们展示一下身段的表演,让他们参与融入,模仿一下,这样子会更加活跃生动一些。
谭飞:最近戏曲界有件大事,就是习总书记在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中提到,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你认为当下锡剧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季春艳:我觉得关键还是在于领导的重视,给予孩子们的一些各方面的待遇也好,给予他们一些演出的机会,我觉得这样才能够留住人才,因为刚才说了,培养一个戏曲人才真的是很难,太不容易了。而且戏曲演员的收入不高,很清贫,所以真的是要靠领导和各方面人士的关心。
谭飞:它可能也是整个社会面临的问题,可能传统戏曲就是面对这些问题。第一个人才稀缺,断层严重,第二个就是收入比较微薄,第三个可能就是他们的成才率如果不高的话,那么他们今后,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可能都是迷茫的,这个不是说一个戏曲种类能够解决的,所以就需要全社会的重视。
季春艳:是的。
谭飞:那么随着时代变化,多元性文化的介入,锡剧好像离现在的人有点远了,年轻人对锡剧可能还不是特别了解,对锡剧的陌生感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个时代变化的必然结果?那么对于未来的戏曲演员和锡剧的发展,你有什么寄语吗?
季春艳:其实我们锡剧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列了。对于我们未来的年轻戏曲人,我觉得我希望他们能够在传承好我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的同时,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还是借用那句不忘初心,坚守使命,在多媒体、多元化的这个时代,能够静下心来,好好的守住这份清贫,在未来的戏曲舞台上能够绽放他们的光彩。
谭飞:你讲的主要是两个字,一个是静,一个是心,静心也是说你要安静,第二个心就是你要回到初心,这也是可能戏曲演员未来能坚守的一个心理前提。
季春艳:是的,如果要坚守下来,真的是要静下心来。
谭飞:但是坚守之后,最后其实能看到它的美,而且这个美可能是很多行业无法替代的。
季春艳:是的。所以很多人说当演员其实很辛苦,但是当你完成一个戏的时候真的很有成就感。就像昨天东亮他演了《云水谣》,他回来之后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是也很开心、很兴奋。
谭飞:就这种幸福感其实也是非常难以形容的。
季春艳:是的。
谭飞:好的,谢谢季春艳。
季春艳:谢谢,谢谢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