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戏曲元素融入生活,梆子戏《母亲》走进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2020年12月17日 12:45:2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记者/奚欣晨 摄影/黄磊 视频/潘颖 

  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组织开展、江苏文艺广播承办的 2020 年度“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12月2日-12月31日,锡剧《董存瑞》、梆子戏《母亲》、淮剧《小城》、京剧《鉴证》、淮剧《村里来了花喜鹊》五部剧目将进入江苏各地的32所高校,通过剧目演出、导赏、讲座、体验等线上线下相关活动,带领大家学习戏曲相关知识、领略戏曲艺术的魅力。

  12月16日下午,梆子戏《母亲》走进了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为同学们带去了一场红色主题的精彩演出。

  梆子戏《母亲》讲述了一位“小人物”李秀荣的故事,她是一位亲手把孩子送上淮海战役战场的伟大母亲,在经历了生离死别、丧子之痛后,依然坚定不移地支持着新中国的解放战争事业,直至战争胜利的那天......这部剧将个人命运的悲欢离合,与时代巨变的历史潮流融为一体,把一个普通劳动妇女对儿子牵心挂肠的母爱,对革命事业朴素的理解和真诚的支持表现得入情入理,是一部表现淮海战役军民关系的力作。

  演出结束之后,同学们都纷纷表示:这部剧真是振奋人心!

  “虽然我们没有身处那个年代,但是我们能够通过戏曲感受到那个年代的红色的革命精神,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工程管理系大一新生杨洋说。

  “刷新了我对梆子戏的认知,今天看完感觉非常有激情,也让我感到非常有精神。”软件工程系大三学生余魁伟。

  飞行器制造技术专业大二的学生魏亮是第一次在现场,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本身是徐州人,能听懂这部剧的内容,我非常喜欢这部剧,通过这部剧也让我更加喜欢戏曲艺术。”他认为,戏曲进校园的活动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十分有意义,也丰富了自己成长的道路。

  机械电子工程系大三学生朱利荣也表示,自己平时就很喜欢听节奏感很强的音乐,今天来听梆子戏就感到十分喜欢,对戏曲也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我觉得梆子戏的腔调很优美,很好听,时而婉转时而激昂,节奏感很强。”

  这次的戏曲进校园活动,最亮眼的,莫过于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创新发展中心大厅里布置的戏曲脸谱以及戏曲文创展,前来参观的学生络绎不绝,还有学生在现场学习了如何绘制脸谱。

  “粉墨神韵·戏曲脸谱高校巡展”特别邀请到的是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颜蕾来为高校学生们传承有关戏曲脸谱的知识。在现场,记者采访到了颜蕾的学生陈奕涵,她向记者逐一介绍了戏曲脸谱展中所展示出来的作品。

  “戏曲脸谱,是基于现实进行的艺术创作,是为了舞台服务的一种化妆艺术。我们今天向同学们展出了三代人的作品。中间的这幅扇子,是我老师的父亲颜少奎的作品。他是以绘画传统脸谱为主,特色在于脸谱的眼睛部分,能精确地传达出演员在舞台上的精气神。我老师颜蕾的作品就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一些创新的内容,乍一看可能看不出是个脸谱。那么第三代作品就是近几年的纸浆式的脸谱,现在初学者入门就用这个来学习绘制脸谱,也希望通过这种相对简单的绘制方式,让现在的年轻人对脸谱产生兴趣。”陈奕涵说。

  戏曲最开始被广泛流传的时候,演员都是男人,花旦也都是男人来饰演,所以脸谱的存在是为了重新塑造一个人物的。并且在过去,我们既没有电视机,也没有网络,到现场看戏离舞台稍微远一些的观众,可能就看不清演员的脸。因此,大家看到的脸谱都是非常夸张的。它是基于现实生活而慢慢研发出来的艺术形式。

  陈奕涵说,“同学们在欣赏脸谱展的时候,可以关注一下不同时代脸谱的色彩区别。颜少奎的作品虽然色彩很多,但是既不张扬,也不夸张,他的作品层次丰富,却十分内敛。而现在年轻人的心态是不一样的,现在脸谱作品的颜色都会鲜艳一些、亮一些。”同时,陈奕涵也表达了,不管是什么样的脸谱创作风格,最终还是希望戏曲的元素能够融入生活、被大众接受。

  大一新生俞蔚琳一直以来都很喜欢戏曲,小时候常常跟着爷爷奶奶去听戏,听过锡剧,也听过黄梅戏。“小时候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只知道舞台上的人妆容精致、服装优美。慢慢地,我能听懂一些唱词,听懂一出戏所讲述的故事,就越来越喜欢戏曲了。”

  对于有关戏曲元素的文创产品,俞蔚琳虽然没有深入了解,但是看到好看书签、扇子、挂件等物件,如果融合了戏曲的美,也会让她感到好奇。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其实还是有很多的大学生之前对戏曲是一无所知的。大一学生侯倩瑶就告诉我苏网记者自己对戏曲并不是特别感兴趣。“几乎从来都没有听过戏曲,也没有接触过与戏曲相关的内容。不过通过这次戏曲进校园的活动,特别是看到学校里展出的这些有设计感的文创产品,我还是被吸引了。以后有机会,我想我应该会找时间自己去好好地听一场戏。”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