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小县城焕发新生机

2020年12月15日 11:13:44 |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滔滔黄河横贯万里,在流经河南省兰考县时留下最后一道弯,也为这里留下风沙、内涝、盐碱的印记。20世纪60年代,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整治“三害”,留下了永不枯竭的精神财富。

  如今,脱贫攻坚战进入关键时期,兰考县探索构建了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工作格局。以爱心超市为平台,以巧媳妇工程、人居环境扶贫、助学扶贫为支撑的“1+3”社会扶贫工作新模式,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小县城焕发了新生机。

  爱心超市破解供需矛盾

  在兰考县谷营镇二村的爱心超市里,米面油盐、衣服、拖鞋等摆放得整整齐齐。和其他超市不同的是,这里的商品没价格,取而代之的是5分、10分、30分等积分字样的标签。

  在兰考,处在贫困线以下的兜底户能领取50分爱心积分,凭积分到爱心超市就可兑换所需的日常生活用品。这些由企业出物资、乡镇出场地、民政来管理,整合各类社会救济、救助资源的爱心超市,是兰考“1+3”社会扶贫工作新模式中最核心的部分。

  “如果爱心企业送的不是群众想要的,又没有反馈渠道,会造成资源浪费。”针对社会扶贫长期存在的供需不对称现象,兰考县专门设置了心愿墙,发布困难群众的微心愿。兰考县将这些微心愿通过线上的“爱心e家”平台和中国社会扶贫网推送给爱心企业,线下和线上联通,需求和帮扶对接,有效破解了供需帮扶不对称问题。

  3年来,该项目共有600多家企业参与,累计捐赠物资8205万元,捐赠旧衣物40多万件,发放爱心积分573万分,惠及困难群众2.2万户。

  在爱心超市的基础上,兰考县又打造了115个由党员干部、新乡贤、爱心人士等组成的流动爱心超市,为全县3167户困难群体派发米、面、油等,这在今年疫情期间成了保障困难群众生活需求的暖心工程。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清冷的冬日,霍寨村村民霍德义家干净整洁的小院外,有一小块菜地种植着应季的蔬菜,点点绿意编织了这个季节少有的生机。在几年前,他家院子还是杂物遍地,院墙根儿堆满垃圾的景象。“打扫自家卫生还能领积分换东西,这好事儿哪儿找?”霍德义说,现在他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屋里屋外收拾利落,家里敞亮干净,心情也好了。

  兰考县针对贫困户家居环境差等问题,引导非公企业、非公经济人士参与“光彩事业”“百企帮百村”活动,实施“七改五净一规范”为主要内容的人居环境扶贫工程,充分利用困难群众家里的旧砖、旧瓦、旧木材,以人均万元的标准,打造出了留住乡愁和记忆的庭院。为了保证效果,兰考县探索还建立积分考核制度,由驻村工作队每周进行督导验收,对合格户进行积分奖励。很多贫困户逐渐改变习惯,从被动改善人居环境向积极争取积分转变。截至目前,兰考县已对1775户帮扶对象进行了人居环境改善。

  此外,兰考县还尝试将更多的扶贫工程融入爱心超市平台,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引导群众通过积分改变习惯,改变生活,最大限度地发挥爱心企业作用。

  为留守妇女解烦忧

  12月7日,在红庙镇扶贫企业众诚帽业的“巧媳妇”车间内,留守妇女们正坐在缝纫机前认真工作。

  农村留守妇女多,为了解决好她们的就业问题,兰考县调动社会力量,整合资源,选择适合留守妇女的项目,实施“巧媳妇”工程。采取包教技术、包销售等管理模式,让留守人员利用闲散时间实现家门口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

  截至目前,全县共建立“巧媳妇”工程工作点126个,促进5500多名留守妇女实现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00多人。“留住妈,守住家,看住娃,乐开花”成为当下兰考“巧媳妇”工程最生动的写照。

  与此同时,兰考县还把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重要抓手,帮助贫困家庭“拔穷根”。东坝头镇杨庄村贫困学生刘洋父亲去世得早、母亲瘫痪在家,家里条件太困难,刘洋想外出打工赚钱补贴家用,不打算上高中了。兰考县的“助学扶贫”工程点亮了他继续上学的希望,这支由干部、教师和爱心志愿者组成的爱心帮扶队伍对刘洋开展帮扶,爱心公益超市每季度还给刘洋200积分,满足他生活需求。

  在兰考,还有很多像刘洋一样的贫困学生在“三帮一”教育帮扶机制下实现上学梦。3年来,针对贫困学生资助方式碎片化等现象,该县通过搜集贫困学生信息,建立贫困生资源库。孩子表现好,有积分奖励。同时,还动员爱心人士与贫困生结对子。累计发放助学金357.5万元,惠及学生5860人。

  兰考县委书记李明俊说,社会扶贫“1+3”模式解决了社会发展多元化、群众需求多样化问题。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