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唐伯虎,
估计很多人就联想到
他与秋香的八卦,
实际上这是《警世通言》作者冯梦龙
将小说《耳谈》男主角陈元超的故事
直接嫁接到了唐伯虎的身上,
大概希望能给这位大才子的悲惨人生
增添一抹亮色。
(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剧照)
作为“明四家”之一,
唐伯虎绘画题材广泛,
尤以仕女画最具代表性,
他的仕女画一改以往的“秾丽丰肥”,
开创了“婉约柔弱”的先河;
并借画中哀怨惆怅的女子,
表达自己在那个时代的失意与无力。
(明 唐寅 《红叶题诗仕女图》 美国露丝和舍曼李日本艺术研究所藏)
一
唐伯虎并不是很多作品里所说的出身优渥,
他的父亲经营一家小酒馆,
家中虽然不算穷,
但也仅够衣食;
性子倒是狂放不羁、自由散漫,
因为他从小就混迹闾巷、浪荡街市。
(明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
明朝的苏州虽然商品经济繁荣,
但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古代,
父亲也希望唐伯虎通过科举取士光宗耀祖,
实现家族的阶层跨越。
他的读书天分确实极高,
用现在的话来说,
属于“学神”级别。
16岁参加童试,
即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生员。
20多岁时,
曾因父亲、母亲、儿子、妻子、妹妹相继离世而一蹶不振,
在文林、文徵明父子劝说下,
振作起来继续准备科举考试,
29岁那年参加乡试时,
又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解元。
如果再参加会试并高中状元,
就实现了古代读书人
梦寐以求的“连中三元”。
(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剧照)
那时的唐伯虎非常火,
发个话题就能立刻冲上“热搜”,
随手写篇文章就能轻松“10万+”,
他的粉丝不乏达官贵人、社会名流,
几乎都是众口一词的赞誉,
恨不得把舌头分成两瓣来夸他。
(明 唐寅 《嫦娥执桂图》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从唐伯虎去世前两年所作的《嫦娥执桂图》来看,
即便是他后来回忆起这段人生的高光时刻,
依旧是欣喜的,
他的创作对象选择的是女神嫦娥,
而且描绘的不是经典的“奔月”场景,
而是别出心裁地表达“蟾宫折桂”的内涵。
二
正当唐伯虎踌躇满志,
一心想中状元“显亲扬名”时,
却意外地牵连进科场舞弊案。
那年会试的主持之一是程敏政,
这位经学天才出题相当刁钻,
其难度系数不亚于今天葛军所出的数学高考卷,
考试一结束,
考生们哀嚎一片,
但唐伯虎与同乡徐经(徐霞客曾祖)却洋洋得意,
说他们居然押中了考题,
并提前做了准备;
更巧的是,
两人在考前曾上门拜访过程敏政。
(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剧照)
其他考生妒火中烧,
将此事传得沸沸扬扬,
而程敏政的政敌则利用此事,
挑唆言官弹劾程敏政,
唐伯虎就这样卷入其中,
成为朝廷内斗的牺牲品,
不但被囚诏狱
还被拉入科举考试的“黑名单”。
出狱后朝廷给了唐伯虎一个无编制的小吏职位,
但他耻于接受,
返乡后不久开始向周臣学习绘画。
这件事彻底改变了唐伯虎的一生,
他必须痛苦地接受仕途与自己无缘这样的事实,
并且面临着千夫所指与众叛亲离,
原本唐伯虎就有些狂放不羁、自由散漫,
此后更加放浪形骸、恣意行乐。
(明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
在与青楼女子接触的过程中,
与她们产生了同病相怜的感受。
(明 唐寅 《李端端图》局部 南京博物院藏)
唐伯虎曾画过至少两幅青楼女子题材的《李端端图》,
据唐朝笔记体小说集《云溪友议》记载,
诗人崔涯喜欢写诗点评名妓,
影响巨大,
甚至到了人人自危的地步,
他写诗嘲笑扬州名妓李端端“黑如昆仑奴”,
李端端担心门前冷落,
不卑不亢、据理力争,
崔涯被其打动,
又写诗赞其是“一朵能行白牡丹”。
(明 唐寅 《李端端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伯虎与李端端的遭遇十分相似,
他被世间权贵抹“黑”,
他多么希望自己当时能像李端端一样,
不卑不亢、据理力争,
而对方也能像崔涯一样
将自己改写成清清白白的“白牡丹”。
三
唐伯虎虽然不像此案的另一个当事人徐经那样,
等待皇帝有一天能大赦天下,
可以重新参加科举取仕,
但他出仕的心思其实一直没有中断,
从那一时期创作的不少仕女图即可看出。
(明 唐寅 《班姬团扇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比如在《班姬团扇图》中,
一仕女持扇立于花园中,
她是汉成帝曾经的宠妃班婕妤,
因赵飞燕姐妹的得宠而失宠,
最后自请退居长信宫中,
度过她寂寞孤单的晚年。
画中的团扇也是她命运的隐喻,
夏日炎炎时,
它成为主人不可或缺的伴侣,
一旦入秋,
便被弃置一旁,
主人对它再无留恋了,
班婕妤和秋扇是失意文人经常发挥的主题。
(明 唐寅 《王蜀宫妓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比如《王蜀宫妓图》,
描绘的是五代前蜀后主王衍后宫故事,
图中四个女子用饮酒来打发煎熬的等待时光,
她们正在等待被君王召唤侍奉。
唐伯虎何尝不是等待君王召唤的失意文人?
在他45岁时,
应宁王朱宸濠邀约,
加入其麾下,
一开始他觉得宁王是藩王,
自己一身的才华又有了用武之地,
但很快他就得知宁王正密谋造反,
立刻后悔了,
每天装疯卖傻,
才得以逃脱。
(明 仇英 《清明上河图》局部)
此后,唐伯虎彻底失去为仕的想法,
买下了城郊桃花坞的一块地,
建了几间草房,
取名“桃花庵”,
自称“桃花仙人”,
以作画为生,
常常与好友纵酒赋诗,
并写出了那首众所周知的《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
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
又摘桃花换酒钱......
别人笑我忒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荔枝新闻特稿/五柳
参考:
《明史》
唐寅《与文徵明书》
祝允明《唐伯虎墓志铭》
耿明昭《唐寅仕女画的世俗性倾向与审美图式》
冯幼衡《风花雪月事 旷古沉哀——唐寅的仕女画及其意涵》
魏子怡《唐寅工笔仕女画绘画语言解析——以<王蜀宫妓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