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讯 记者/祝亦楠
12月10-11日,由浙江省委人才办、绍兴市委市政府、《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主办的全球青年科技领袖峰会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颁奖典礼举行,数百位国内外行业专家、青年科技领袖和商业精英齐聚“名士之乡”绍兴,碰撞新思想、分享新观点。
峰会现场 主办方供图
现场,《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TR35)2020年中国区榜单发布。(文末附详细名单)
“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TR35)2020年中国区榜单 主办方供图
这份榜单汇聚了顶尖的优秀青年人才,他们来自知名大学、公司或国家实验室等机构,所在的科研领域没有限定,涵盖软件创新、生物医药、互联网、材料科学、硬件传感、通信技术、新能源等几乎所有的新兴技术。根据不同的成就方向,《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团队将上榜者定义为五大类别:发明家(Inventors)、先锋者(Pioneers)、远见者(Visionaries)、创业家(Entrepreneurs)、人文关怀者(Humanitarians)。上榜者的研究成果预示着未来 5 年正在崛起的新兴技术浪潮,这些青年才俊所选择的技术转化或创业方向,也精准地拼出了未来科技产业版图。
据悉,自1999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评选出35位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在全球范围内遴选出的顶尖科技创新青年已超千人。2017年,该榜单正式进入中国,致力挖掘中国科技发展中不断崛起的新兴力量。历届获奖者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徐冰、快手创始人宿华等140位极具创新潜力的中国科技青年,挖掘了百余项世界级突破性研究成果。
今年,疫情带来的不良影响席卷了全球 190 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对于科研学术还是创新商业来说都是一种干扰,全球经济回温之际,亟待寻找新兴增长点,诸多创业赛道也对更多的技术突破满怀期待,来自中国的青年科学家和创新者们,将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针对时下大家最关切的问题和挑战,本届峰会将围绕 “引领未来科技之光”“科技创新的百年传承”“生命科学的爆发裂变”“科创家的变革之路”“交叉跨界多重奏”“可持续发展的新世界”以及“科技向善”等7大议题展开,汇聚行业顶尖专家展开对话交流,共享智囊决策。
获奖者合影 主办方供图
峰会紧紧聚焦“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及更多青年创业创新群体,发起“TR35科创基金”建设,并成立TR35+人才联合会,全力打造青年科技者的发展空间与交流平台。峰会期间,还将举办TR35青年科技人才创智会,“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往届获奖者畅谈“享浙江”,发布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政策和技术需求榜单,绍兴市重点企业代表以及各平台园区、创投机构代表与青年科技人才进行了深入对接交流。
络绎人才大数据研究院揭牌 主办方供图
此外,作为本次峰会的重要成果之一,络绎人才大数据研究院正式揭牌。该平台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中国核心数字化智库,立足浙江省活跃的科创氛围和产业聚集优势,独家聚合了众多学者信息,集聚了全球有影响、行业有分量、成效可预期的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构建了一站式科技数据智能分析与服务引擎,将帮助更多的科创人才与企业融入这片创业创新热土。
以下为《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2020 年中国区榜单获奖人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巨龙获奖年龄:33 岁
职位: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助理教授
获奖理由:创新实验手段,揭示了石墨烯的全新物理特性和应用前景。
万蕊雪获奖年龄:30岁
职位:西湖大学西湖学者
获奖理由:通过对剪接体分子机器的高分辨率结构解析,研究揭示了真核生物细胞内最基础、最重要的生命过程之一:RNA 剪接的分子机理。
崔好
获奖年龄:30岁
职位:Bota Bio创始人兼CEO
获奖理由:深耕合成生物学领域,创立的 Bota Bio 用 “集成化”“自动化”“模块化”的解决方式,高效精准改造、高通量有效编辑筛选目标微生物。
贺煜
获奖年龄:33岁
职位:南方科技大学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研究员
获奖理由:在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方面取得了系列开创性成果,用前沿量子技术操纵单个原子、电子和光子,在微观世界构建未来量子信息技术平台。
刘翀
获奖年龄:34岁
职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助理教授
获奖理由:开发了人工光合作用中的生物无机混合体系。
施一
获奖年龄:35岁
职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获奖理由:通过整合结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研究方法,对流感、埃博拉、寨卡和拉沙等重要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感染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刘骏秋
获奖年龄:30岁
职位: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博士后
获奖理由:解决了集成光芯片和孤子频率梳的几个关键难题,成功利用集成氮化硅材料构建了超低损耗光学微腔,并一举打通从设计仿真、到封装测试的全部工业化生产流程。
眭亚楠
获奖年龄:33岁
职位:清华大学助理教授
获奖理由:专注于机器学习、神经工程和机器人学前沿交叉领域,兼顾深层理论研究和创新技术应用,研究成果有望成为神经系统疾病的高效临床治疗手段。
陶伟
获奖年龄:31岁
职位:哈佛大学助理教授
获奖理由:主导开发了多种具有独特药物递送功能的智能载体系统,以实现重大疾病的高精准度、“按需”可控治疗。
刘吉
获奖年龄:35岁
职位:南方科技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系助理教授
获奖理由:通过仿生手段,实现面向人体技术的软材料设计与制造。
张定
获奖年龄:35岁
职位: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
获奖理由:在锡烯薄膜中首次发现超导电性,并进一步提出第二类伊辛配对机制。
郑金星
获奖年龄:33岁
职位: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室主任
获奖理由:专注于强磁场与等离子体约束作用机制及关键技术研究,瞄准国家未来民用和国防高技术能源领域战略目标——磁约束聚变堆和空间等离子体电推进,开展了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及百千瓦级大功率磁等离子体推进器(MPDT)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工作。
童哲铭
获奖年龄:32岁
职位:浙江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获奖理由: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为载体,提出了重大装备多学科协同数字化设计技术。
唐静
获奖年龄:35岁
职位:斯坦福大学研究员
获奖理由:通过研发新一代可植入性人工视网膜,帮助视觉恢复,实现了纳米线阵列恢复盲小鼠视觉,为患有黄斑变性等疾病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可能性。
邵玥
获奖年龄:34岁
职位: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副教授
获奖理由:联合干细胞与机械微系统研发出一系列“无胚化”人类胚胎学技术,填补了药物研发中胚胎发育毒理研究的人源模型技术空白。
徐伯均
获奖年龄:35岁
职位:杜克大学机械工程与材料科学系助理教授
获奖理由:利用纳米材料和纳米光子学技术,开发出了可穿戴的保暖或制冷衣物。
诸葛群碧
获奖年龄:33岁
职位: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
获奖理由:推动了超大容量光通信系统的实现,以及灵活智能光网络的构建。
刘翀
获奖年龄:33岁
职位:芝加哥大学 Pritzker 分子工程学院助理教授
获奖理由:开发新的电化学方法,从海水直接提取铀和锂,为以新能源为驱动力的可持续资源开发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韩拯
获奖年龄:35岁
职位: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教授
获奖理由:用二维功能材料制造新型的纳米电子器件,以新型的原子层次制造路线突破半导体工艺,为后摩尔时代晶体管工艺寻找新方案。
李婧翌
获奖年龄:35岁
职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统计学副教授
获奖理由:针对前沿的生物学问题创新性地开发了多种统计学方法,尤其着重于对大规模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方法的开发。
李天驰
获奖年龄:30岁
职位:编程猫创始人兼CEO
获奖理由:带领团队从0到1开发出极具创新力的青少儿编程工具,给编程教育行业带来变革。
刘哲
获奖年龄:34岁
职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获奖理由:在密码工程和网络空间安全领域深耕多年,提出了一系列兼顾安全性和高效性的密码算法实现技术,解决了经典公钥密码算法难以在资源受限的物联网设备和嵌入式芯片上部署的问题。
赵慧婵
获奖年龄:31岁
职位: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助理教授、特别研究员
获奖理由:针对软体机器人的大形变传感难题,提出了基于光信号的传感方案,为软体智能假肢嵌入多模态传感功能,实现了智能手对人手触觉功能的仿生。
聂礼强
获奖年龄:35岁
职位: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获奖理由:深耕多媒体内容分析与搜索,致力于解决关联模态的显性融合、数据模型的知识引导等关键科学问题。
李一帆
获奖年龄:34岁
职位:禾赛科技CEO
获奖理由:带领禾赛打造出一系列引领全球自动驾驶行业的激光雷达产品。
鄢仁鸿
获奖年龄:29岁
职位:西湖大学助理研究员
获奖理由: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表面S蛋白受体结合结构域与细胞受体 ACE2 全长蛋白复合物结构生物学研究,首次成功解析出 ACE2 全长蛋白与新冠病毒S蛋白受体结合结构域的复合物结构。
杨怡豪
获奖年龄:31岁
职位:浙江大学百人研究员
获奖理由:首次实验实现三维光学拓扑绝缘体,并开发了基于太赫兹拓扑光学的片上通信,还在拓扑物理学的研究中探索了一种从未被发现的准粒子 ——自旋为 1 的外尔准粒子。
韩达
获奖年龄:34岁
职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获奖理由:通过核酸分子工程技术创建功能化和智能化的核酸分子器件及系统,并将其应用于生物医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中。
金阳
获奖年龄:31岁
职位:郑州大学副教授
获奖理由:发明了突破性的新型固态电解质熔融锂金属电池体系,有望改变电网储能行业的技术格局。
谭验
获奖年龄:34岁
职位:深圳未知君生物CEO
获奖理由:研发出新型粪菌移植全菌及配方菌胶囊,为肠道及其他系统性疾病提供新的缓解或治疗方案。
易津锋
获奖年龄:32岁
职位:京东(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获奖理由:研发的系统利用海量脱敏数据与 AI 技术,可较为精准地分析和预判海量用户的共性和个性化需求,以及商品上市后的市场表现,给出可量化的最优取值建议,让商品的设计、研发周期缩短。
沈超
获奖年龄:35岁
职位: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获奖理由:致力于智能系统的行为感知和可信计算,实现在对抗环境下智能系统的安全可靠和可信计算。
何霆
获奖年龄:34 岁
职位:北京艺妙神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获奖理由:自主研发了整套基因细胞药物技术平台,开发了新一代 CAR-T 技术,为人类攻克白血病、骨髓瘤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南天翔
获奖年龄:31岁
职位: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助理教授
获奖理由:突破现有瓶颈,使得天线可集成化和微型化。
于欣格
获奖年龄:34岁
职位: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助理教授
获奖理由:开发了一种超薄类皮肤、无线的电子触觉反馈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多触觉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