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荔枝网评:生态扶贫结硕果,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2020年12月02日 10:05:47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特约评论员/罗建华 

  12月1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林草局充分发挥林草行业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生态补偿扶贫、国土绿化扶贫、生态产业扶贫,在一个战场同时打好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两场战役,全面完成了生态扶贫各项目标任务,助力2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生态扶贫是将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一种扶贫工作模式。通过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创新生态扶贫方式等,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支持力度,以达到推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最终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推进生态补偿扶贫,为脱贫增收提供“强支撑”。生态补偿扶贫是一种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为目的,通过资金补偿、物质补偿、政策补偿等手段以鼓励贫困人口参与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的绿色扶贫方式。积极推进生态补偿扶贫是贯彻中央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实现贫困地区早日脱贫的迫切需要。一直以来,绝大多数林区为了保护好来之不易的良好生态环境,在发展产业方面,始终坚守底线,主动放弃了一些消耗生态资源的税收贡献大的产业。对此,相关部门充分发挥林草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在中西部22个省区市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了110.2万名生态护林员,带动3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新增林草资源管护面积近9亿亩,有效保护了森林、草原、湿地、沙地等林草资源,实现了生态保护和脱贫增收“双赢”。

  推进国土绿化扶贫,为脱贫增收增添“内动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生态扶贫工作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把扶贫项目的实施同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脱贫,建立有效的绿色转化机制,实现可持续减贫和绿色发展的共赢。同时,用好贫困地区“绿水青山”资源,根据当地特点发展绿色产业,打造贫困地区绿色品牌,为贫困地区稳定脱贫及后续可持续发展夯实内力。在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项目任务和资金安排上,向中西部22个省区市倾斜,自2014年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以来,任务全部安排到中西部地区,累计达7450万亩;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共组建扶贫造林(种草)专业合作社(队)2.3万个,吸纳160多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工程建设,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

  推进生态产业扶贫,为脱贫增收注入“助推器”。生态产业扶贫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方式重新整合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将传统高消耗、低效率产业转化为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生态产业,以此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生态扶贫方式,是实现贫困地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有效途径,可以尽快从根本上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促进生态与扶贫的良性互动。近年来,我国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发挥贫困地区林草资源丰富优势,大力支持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等生态产业,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与贫困人口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分红、劳务等方式,带动16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在精准上下功夫,在“造血”上谋长远。生态扶贫结出了累累硕果,实现了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让祖国大地处处呈现出脱贫摘帽、同奔小康的美景。(罗建华)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