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丨时代大风再起 看徐州决胜新时代“淮海战役”

2020年12月01日 15:40:45 | 来源:封面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封面新闻记者 杨晨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两千多年前,汉高祖刘邦一曲《大风歌》,唱出了徐州人的壮志豪情、博大胸襟。北宋年间,主政徐州的苏轼写下“使岁得中熟,则民犹小康”之愿。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徐州屡遭灾害、战乱频仍,人民饱受苦难、历经沧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渴望愈加深切。

  时光流转,大风再起。名垂史册的淮海战役,吹响了解放全中国的号角,徐州回到了人民的怀抱。新中国成立后,徐州凭借千里煤海建设成为全国重工业基地,为国家发展贡献巨大。而后改革开放的东风又唤醒了这片土地的千年小康梦想,进入新时代,徐州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建设“强富美高”新徐州的征途上昂扬阔步,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产业转型冲关:“老工业基地”迸发新活力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是最根本的支撑。经济强、产业旺,老百姓才能收入高、口袋富,小康生活才能根基扎实、前途宽广。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是必须迈过的坎,每个产业、每个企业都要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往前走。

  发展实体经济,就一定要把制造业搞好,当前特别要抓创新驱动。徐州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历史上重点布局煤炭、机械、化工、建材、冶金等产业,依托煤炭延伸发展煤电、煤焦化、钢铁、水泥等产业,逐步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产业体系。面临资源环境压力和国内外竞争形势,徐州也深刻认识到,徐州强大产业根基不能动、实体经济优势不能丢。

  为此,徐州坚持调高调轻调优调强思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大力推动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煤盐化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和绿色低碳改造,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培育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同时积极顺应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趋势,着力构建“6+6”先进制造业体系和“333”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建设以工程机械为重点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中心和以光伏为重点的世界级新能源产业基地。

  作为主要老工业区的鼓楼区,大力推进工业企业“退城入园”,先后关闭搬迁近400家企业,28家大中型化工企业全部关闭搬迁,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腾出了20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并致力打造淮海经济区现代商贸核心区、现代物流枢纽区、商务金融中心区、网络经济高新区,转身成为徐州市最具发展活力与潜力的地区之一。

  其中,徐工集团数十年来以“一根筋”精神坚守实体经济,确立“技术领先、用不毁”行业金标准,不断向高端、高附加值、高可靠性、大吨位“三高一大”产品转型升级,实现盈利增幅高速增长,加速向行业“珠峰”攀登。徐矿集团充分运用技术、管理、人才等优势,开展煤电服务外包业务,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业务,走出一条传统煤企成功转型的“行业样本”。卡特彼勒、协鑫、恩华、万邦、必康、正威新材料等行业龙头做大做强做优,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群发展,培育形成了一批行业“隐形冠军”和标杆企业。

  近年来,徐州把推动战略性产业发展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新经济”,聚焦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了实施发展壮大领军型企业、高成长企业、上市后备企业的“三个行动计划”,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主导产业创新集群,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拥抱互联网时代,徐州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电商产业不仅直接惠民、带动一方农村富起来,诞生了一批新兴产业的“徐州地标”、誉满海内外的产业集群。

  生态环境蝶变:“百年煤城”展现高颜值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徐州素有“百年煤城”的称号,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生产煤炭10亿吨,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随之而来的,却是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空气污染、土地塌陷、城市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进了徐州府,先喝二两土”,这句顺口溜就是当时的现实写照。而走进今天的徐州,眼前“一城青山绕,半城湖水俏”,青山绿水相互映照,城乡面貌美丽嬗变。

  这座昔日的煤城,也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奖、中国人居环境奖,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

  治污攻坚,啃下硬骨头。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徐州依次打响大气环境治理、柴油货车和船舶污染治理、水源地保护、南水北调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农村污染治理等污染防治攻坚标志性战役,不断满足全市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待。

  大气环境治理,徐州打出一场“翻身仗”。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持续推进工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严格管控各类扬尘,全力削减VOCs,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云。2020年1月1日-8月12日,根据国家平台发布实况数据统计,徐州市区优良天数158天,同比升高30天;优良率70.2%,同比升高13.1%;PM2.5浓度48.4μg/m3,同比降低16.8%。

  整治“水缸子”,治标更治本。有序推进402项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对全市9个县级以上和所有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调查评估,确保水质100%达标。

  “不要污染的GDP”,已经成为徐州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但对于环保不达标企业,生态环境部门不是一关了之,而是以服务为宗旨,以问题为导向,建立“一企一档”台账,加大重点行业优化整合力度,推动重点企业对行业内落后污染企业兼并重组,同时要求新建项目开展超低排放改造,加大投入污染治理设施,从而确保企业环境治理能力本质提升。

  生态修复,美景留子孙。“把最好的资源留给后代,把最美的风景还给市民”,是徐州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为彻底改变生态环境,把“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资源,徐州把握住房城乡建设部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这一契机,全面有序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系统谋划生态修复的方式方法,打造一批有影响、老百姓交口称赞的生态修复项目。

  采煤塌陷地治理模式成为全国煤矿塌陷地综合治理的典范。长期大规模的煤炭开采,给徐州留下了40万亩塌陷地。徐州结合塌陷地治理与生态修复,制订不同的治理方案,对25万多亩采煤塌陷地进行分类改造,使塌陷地变成各类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区,为城市新添大小上百个湖泊、湿地和景观区,提升了老百姓的生活品质。

  位于贾汪的潘安湖湿地公园,此前是伤痕累累的采煤塌陷地,变身为一座集生态湿地、人文景观、游憩、科普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被评为首批10家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同样由采煤塌陷地改造建成的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如今成为鸟类天堂,每年在这里繁殖生长及迁徙逗留的鸟类多达130多种。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