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记者/陈雯卿 (实习)
从秋至冬,为期一月的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终于走入尾声。
今晚的闭幕仪式上,京昆艺术紫金奖·优秀剧目、表演、编剧、音乐(唱腔)、舞美奖,以及江苏省优秀青年京昆演员紫金·新人奖相继揭晓。闭幕大戏原创昆剧《梅兰芳·当年梅郎》在江苏大剧院上演,昆曲、京剧、现代性三个元素,共存于这一部剧中,恰好代表了这一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的性格。
昆剧《梅兰芳·当年梅郎》是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以下简称“省昆”)打造的原创现代昆剧,讲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一段人生故事。
62岁的梅兰芳携妻、子返乡,祭祖、登台,回忆起不足20岁的他,在挚友王凤卿的提携下,首次登台上海滩就一夜成名,最终让一开始质疑他的上海丹桂第一台老板许少卿刮目相看。
本剧由著名编剧罗周撰写剧本,上海越剧院著名导演童薇薇执导,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石小梅、胡锦芳担任艺术指导,施夏明、周鑫、张争耀、赵于涛、孙晶、孙伊君、陈睿等第四代优秀青年演员担纲主演。目前,该剧已入选文旅部“百年百部”创作计划重点扶持作品、2020年度江苏艺术基金理事会资助项目,并于今晚获得京昆艺术紫金奖·优秀剧目奖。
从各个角度看,这部剧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自去年11月在南京首演后,它便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评论。
以往的影视作品和舞台剧往往着墨梅兰芳先生成名之后的辉煌、蓄须抗日的壮举以及个人的爱恨情仇,本剧聚焦的则是梅兰芳的青年往事。
编剧罗周认为,“它不仅是在描述梅先生的一段人生经历,而是指向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的年少的那种稚气和心性。”从北京来到上海,少年梅兰芳身担殷殷期许,也面临着重重质疑。在这种境况下,他越发要坚韧、自信地走上舞台,在粉墨丝弦中大放异彩。“难上的戏我上,别人不唱我唱”,这是每个少年人都能从中获得观照、汲取经验的故事,充满了现代意义。
用昆曲讲一个现代故事,是省昆的初次尝试。编排过程中,全新的创意不断诞生。比如,为了表现人物生活的现代背景,念白在保留昆曲中州韵的典雅声调的同时,使用了更加现代化的语速和语感去演绎。比如,为适应现代剧情,团队创造了无实物表演黄包车圆场的新虚拟程式,一段简单的情节顿时妙趣横生。
剧中还有几段“戏中戏”,涉及到“梅派”经典唱段的演绎。对饰演梅兰芳、梅葆玖的施夏明、张争耀而言,在昆曲舞台上唱京剧,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何演出虞姬的那种女性的娇媚,又不带有自身行当小生的那种阳刚,真的挺让我伤脑筋的”,施夏明说。
为了能够更好的展现梅派艺术的风采,省昆请来了梅葆玖先生的江苏籍亲传弟子、京剧名家陈旭慧,向施夏明、张争耀手把手的教授了梅派代表性剧目选段。最终的呈现没有辜负团队的匠心,今晚的舞台上,几段京剧唱段格外令人惊艳。《武家坡》一段,台上方唱罢,台下的叫好与掌声便响成一片,更与背景音乐中的观众喝彩相映成趣。
有意思的是,《梅兰芳·当年梅郎》虽然是一部昆剧,却随处可见京剧元素。这虽是出于还原梅兰芳先生演艺经历的需要,同时也成就了这个特殊的闭幕仪式上,一场昆曲和京剧的“联谊”。特别是“梨园后台 戏班练武”一段,极富观赏性的戏曲技巧展示,让观众大饱眼福。
“千古往来客,共俱此良宵”,京剧与昆曲的交错间,一场盛会落下帷幕。我们看见了一代戏曲人对前辈大师的献礼,看见他们对传统的不懈坚持,对创新的不断探索。以此作为这一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的句号,确实再合适不过了。这既是对过去一月的圆满总结,更是直指未来的无限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