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一水,最忆是扬州

2020年11月26日 18:59:40 | 来源:江苏有线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这,就是扬州

  “扬州是个好地方,

  这座文明、文化、历史古城在全国都很有分量。”

  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扬州考察时,

  这样赞美扬州。

  故道新河,生生不息

  扬州城北,

  一块篆刻着“古邗沟”三字的石碑,静立河边。

  “吴城邗,沟通江淮。”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扬州一挥锹,

  开邗沟,筑邗城,

  1794公里的大运河就此启幕。

  邗沟

  西汉初年,

  大运河支流——运盐河的开挖,

  为扬州作为全国盐运中心奠定了基础;

  公元605年起,

  隋炀帝疏浚邗沟,开凿永济渠,

  形成以洛阳为中心,

  扬州为重要交通枢纽的庞大内陆运河体系。

  唐代有称“扬一益二”,

  将扬州誉为全国最富裕的城市,

  “舟樯栉比,车毂鳞集,东南数百万艘漕船”,

  因“运”而生,因“运”而兴,扬州城富庶一时。

  民国时期的古运河

  1597年,为降低流速,

  扬州知府开挖新河,将运河直道变河湾,

  即如今的“运河三湾”。

  自新中国成立,扬州古运河开始整治, 1956年,十几万治水大军云集高邮,

  拉开了扬州首次整治拓宽运河的序幕。

  20世纪50年代,扬州大运河整治现场

  20世纪90年代起,扬州开始规划建设运河风光带。 位于古运河段的三湾地区,

  历经企业搬迁、码头拆除、违建清理,

  湿地整治修复,水系疏浚,

  开通了游览观光“水上巴士”,

  设立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及非遗文化街区......

  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

  这方3800亩之地,已是扬州城市新名片。

  古运河作为故道,逐渐淡化了运输功能, 从旧时的盐运通道到新中国时期北煤南运, 到如今被赋予城市生活休闲区的属性,古运河作为一城之水,仍旧熠熠生辉。

  观看运河文化嘉年华图片展的市民

  古运河畔花船巡游

  “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

  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运河三湾景区时,不禁感叹。 02

  汨汨南水,奔流北上

  立于京杭大运河之上,

  与新通扬运河、芒稻河交汇,

  江都水利枢纽——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

  这个被誉为“江淮明珠”的水利工程,

  自长江下游提水,

  沿京杭大运河北上,

  将一江清水供给我国北方。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

  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当年,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时这样说道。

  南水北调构想由此绘制蓝图,

  1961年,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开工。

  江水北送1400余亿立方米,排涝水近400亿立方米,

  自流引水东送1200余亿立方米,泄洪近万亿立方米,近60年来,长江之水蜿蜒于江淮大地,汨汨北上,滋养了另一方土地。

  “通过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在江都水利枢纽考察时,

  习近平总书记重点提及了“绿色”二字。

  开展江都水利枢纽输水廊道生态保护涵养工作,

  划定核心保护区,

  推进生态湿地恢复、林网建设,

  “保一江清水北送”,打造绿色生态水利工程,

  扬州扛起了江苏担当大旗。

  时值银杏最美时,江都水利枢纽风景区内,

  一身黄金甲,秋色绝佳。

  一渠运河水兴了扬州城,

  川流不息,滋养了这千年文明的古往今来;

  一道水利枢纽解渴了北方,

  一路北上,孕育着一代代华夏儿女,

  这一渠一道,便是“水韵江苏”的生动演绎。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