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王玉星
11月25日,在第七个国家公祭日到来前夕,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葛道荣、石秀英、马庭宝、路洪才、艾义英、余昌祥,以及部分去世幸存者家属,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前,逐一向亲人和同胞敬献花圈、鞠躬、上香、送上鲜花,以此表达缅怀与追思之情。
时光匆匆流逝,幸存者照片墙的灯,熄灭了一盏又一盏。据统计,今年又有4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去世,目前在世幸存者仅剩73人。尽管数字越来越少,但他们背负了一生的血泪经历,并没有随着生命的逝去而干涸、模糊,而是与30万死难同胞的遭遇一起,汇聚成了一段刻骨铭心、不能忘却的民族记忆、世界记忆。今天,无论是举行家庭祭告还是国家公祭,都是为了传承历史记忆,呼唤人民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
历史中的不幸,我们不能忘却。“我家9口人有7人被杀害,只有我和妹妹活了下来,我身上还中了3刀。我来这祭奠不只是为了我一家人,更是为了30万同胞。”这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老人抚摸着名单墙上亲人的姓名时所说的话。时间回转,1937年的那个寒冬,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灭绝人性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有历史学家估算,如果把南京死难者的手连接起来,可以从南京一直拉到杭州,足有320多公里长。这段饱含血泪与屈辱的惨痛记忆,从来不应只是历史学家的历史,而是要镌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灵深处的历史。唯有汇集爱国情感的力量,构筑民族记忆共同体,国殇民难才不会重演,复兴意志才会更加坚定。
历史不能忘却,更不容否认。从家庭祭告到国家公祭,从一国公祭到公祭活动在多个国家举行,从民族记忆到世界记忆遗产,南京大屠杀超越时间、民族和国界,与马尼拉大屠杀、巴丹死亡行军、泰缅死亡铁路等一起,诉说着人类的不幸,成为属于世界人民的共同记忆。这些记忆铁证如山,容不得丝毫撼动。放眼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而不能忘却的战争之痛和深重苦难,让千千万万中国人民更懂得和平的来之不易。各国人民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愈加强烈,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才有可能从梦想照进现实。
守望过去,筑牢共同的历史记忆,是为了开创美好未来。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定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传承历史记忆,呼唤人民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勠力同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一定能让世界持久和平的信念更加深入人心、代代相传,让幸福之花开遍世界、和平之光普照大地。(王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