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进校园,曲韵伴书香,把传统文化的种子种在孩子们的心间|我苏特稿

2020年11月26日 11:19:4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记者/奚欣晨 吕缇萦(实习) 摄像/张晋宁 编辑/宋梦真   

  初冬凌冽,大雨滂沱。

  但杜丽娘明眸流转,裙裾飞扬,浅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赵匡胤红脸绿裳,英武挺拔,高歌“漫漫杀气飞,滚滚征尘罩。”

  这不是戏剧院的舞台,也不是电视里的录像,而是在南京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的课堂上的一幕。

  11月25日下午,江苏省昆剧院的孙晶、唐沁两位老师来到金陵小学,将传统戏曲文化带进校园,为三年级的学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昆曲专题讲座。在一个多小时的活动中,省昆剧院老师通过现场讲解、演员示范、师生互动等多种形式介绍了昆曲的角色、行当、唱腔等知识,这样趣味性、知识性、参与性融于一体的形式,吸引了现场所有的师生。

  昆曲是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又被誉为“百戏之祖”。它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在专题讲座上,老师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语言向孩子们普及了最基础的昆曲知识,讲解了昆曲发展的历史源流,“水磨调”的由来;介绍了昆曲名篇——汤显祖笔下的《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牡丹亭》等;叙述了“花雅之争”带来的昆曲衰落和新中国成立后昆剧院的重新兴起。老师的讲解浅显易懂却入木三分,让孩子们认识到昆曲的艺术性和文化性,也在学生的心中播撒下了一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

  除了知识性的讲解,省昆的老师们还将演出带进了课堂,让孩子们能真正欣赏到昆曲,切身体验昆曲艺术的神韵。从扮演赵匡胤的孙晶老师的豪放不羁,到扮演杜丽娘的唐沁老师的缠绵婉转,精彩纷呈的表演迎来了孩子们一阵又一阵的掌声。昆曲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所以对这些昆曲艺术家们提出很高的要求,举手投足之间,都要严谨细致。现场观摩,让学生在享受快乐的同时,更多从美学角度去了解、欣赏戏曲。

  整个课堂上,最吸引孩子们的就是体验环节,老师们在各个讲解中穿插了互动,让学生们真正登上舞台,在艺术家们的指导下学习基础的手法和身法。男生手举缨枪,模仿着孙老师的动作,在骑马没有“马”的虚拟表演中,体会“三五步走尽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的昆曲意境,还不够熟练但却有模有样的动作赢得了全场的掌声。

  女孩子们也不示弱,跟随唐老师学习不同指法、步法与身段,女孩们排成一排袅袅婷婷从台上走过,仿佛中国的“小天鹅”。这些看似容易做起来很难的动作,也让同学们切实感受到作为昆曲表演艺术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不易。

  活动里,还有一些小幸运儿获得老师青睐,勾了昆曲的脸谱。孙老师介绍说,花脸脸谱勾脸要从“月亮门”画起,所谓“月亮门”就是清朝时期,男子留辫子时头上剃光的那部分,到了现代,虽然没有人再留长辫子,但为勾脸(化妆)方便,花脸演员就把头发全部剃光了。花脸演员绘成各种脸谱,不说“涂”,不说“画”,而偏用一个“勾”,仅从这个字就可知道,凡为净角者必当细心勾描,绝不可草率从事。看着孙晶老师卸掉头套露出的光头,同学们一边喊着好酷,一边踊跃举手,也想在脸上留下美丽的油彩。

  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背景下,“传统戏曲进校园”的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中国戏曲的特点,感受昆曲作为“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的独特魅力,提升对传统戏曲文化的认同感,培养艺术素养和文化修养。南京金陵小学副校长林卫云表示,昆曲一直是金陵小学的传统特色,金陵小学昆曲社曾获得“传播中华文化特别贡献奖”,学校也希望通过“传统戏曲进校园”的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艺术熏陶,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